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管理创新实现
作者:刘欣 周琦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09期
[摘要] 基于现代医院发展过程中静脉注射治疗模式的进步,本文阐述了建设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意义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依靠信息技术开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系统并以应用效果验证了其能够进一步加强医院对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避免了药物配伍禁忌,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准确性,防止了危害药物对护士、药师的职业伤害。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院信息化建设;业务流程再造;条码技术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62-02 1 建设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意义
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液体药物静脉输注的治疗模式已由开放式半开放式向着全密闭式的输液方式转换。1969年,世界上第一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简称“静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建立于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院。早在1999年,在美国93%的盈利性医院建有PIVAS,100%的非盈利性医院建立有PIVAS,我国第一个PIVAS于1999年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建立。此后,广州、上海及其他省市也相继建立PIVAS[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避免药物配伍禁忌,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准确性,防止危害药物对护士、药师的职业伤害,将传统病区护士配药改为集中配药,因此该项工程具有重大意义[2]。 2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承担了本院静脉药物的用药适宜性审核和药物的配制及配送,自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成立以来,有效减轻了病区护士的配药量,留给护士更多时间来护理患者。药物的集中配置,提高了用药安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3]:(1)集中配置带来了工作集中,手工用药审核工作量大,容易遗漏;(2)配药工作量繁重,造成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排药、配药、审核等各环节工作不堪重负;(3)传统PIVAS中,对于标签的管理需纸质存储,增加管理成本以及工作量且容易损坏、遗失;(4)成立PIVAS以后,药师、护士及配送人员一起工作,在人力调配方面管理难度大,不能合理调配人员的休息时间;(5)PIVAS内部药品管理数量庞大,在查药、摆药、取药各环节上耗时耗力。鉴于这一现状,本院研发小组开发静配中心管理系统,用来建造、优化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内部流程,使得医师、护士、配送人员各司其职,有序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