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为例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
并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反馈练习:
2.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试一试。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 (3)反馈练习
3.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异同点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4.反馈练习:课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3、4题。
3.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先计算什么。) 三、全课小结。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8课时: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 3. 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24×2= 213×
3=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
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
灰天鹅:48只;
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48×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竖式计算。
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4 8
×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