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6章 陆九渊的心学[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3 22:27: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贼放失之耳”。“存心”,即对本心长存不放,从消极的意义上说,就是要使本心不被“戕贼放失”;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就是要使本心真正主宰人生并显现于人生的一切方面。

②对以“发明本心”为工夫者而言,陆九渊不仅要求其存其“本心”。而且要求其养其“本心”。对陆九渊来说,养心是积极的存心,是对本心的充实涵养。

③陆九渊强调“尊德性”,要求人“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这并非是教人完全抛开“道问学”或“束书不观”。

a.象山不是为读书而读书,也就是说他读书不是为了著书立说,不是为了理会字句,而是通过读书来达到“存养本心”的目的。

b.读书只是为了“涵泳”本心,读书无非是一种“浸灌、培益、鞭策、磨励之功”亦即“涵泳工夫”,引用经语也无非是引用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之言,否则,只是“终日簸弄经语以自傅益”的无本之学。

④由此,象山提出了他那著名的“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的观点。可见,陆九渊所主张的“道问学”是“尊德性”的“道问学”,是“存养本心”的“道问学”,是为了成就人之德性人格的“道问学”。

(4)陆九渊之所以强调“存养本心”,其目的是为了使人真正依“本心”践履实行 ①依象山之见,天秩、天叙、天命、天讨,都是宇宙间的实理,当人明“理”亦即“本心”后,依“本心”而践履实行自能落实于天秩、灭叙、天命、天讨这些实事实理之上。

②在他看来,“发明本心”的工夫只有真正落实到实事实理上才不至于“失枝落节”,才是“做得工夫实”。

(5)总结

象山既先立其大以“本心”为道德践履之本,尽心知性知天,又时时使自己的道德践履落实到人情、事势、物理等实事实理是;其无事时“存养本心”就像一个无知无能的人,有

6 / 11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第6章 陆九渊的心学[视频讲解]【圣才出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dfm4s0cm3sk4u09qt56trx0171wu00euw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