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上)高一期末考试
地 理 试 卷
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读地质构造简图1,完成1-2题。
图1
1.导致图中甲处地质构造及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
A.背斜、地壳运动 C.向斜、沉积作用
B.背斜、侵蚀作用 D.断层、火山活动
2.下列岩石可能含有古生物化石的是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大理岩
D. 石灰岩
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图2),完成3~4题。
3.若该河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A.南半球 C.赤道上
B.北半球
图2
D.回归线上
4.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 “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图3), 完成5-6题。
5.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6.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 B.风力沉积
C.冰川沉积 D.海浪沉积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 虽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 据此完成下列7-8题。
7.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 A.盛行西风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图4
C.赤道低气压带
8.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 原因不可能是
A. 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 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C. 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D. 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图5),完成9-10题。
9.夜晚M地的风向为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图5
10.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A.人类活动差异 C. 海拔高低差异
B.降水差异
D.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图6是我国东部某山地地形剖面图及自然带垂直分 布图,读后完成11-12题: 11.该山地位于
A.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B.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D.东北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1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人类活动 图6
图7为我国西北某农业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类农业区所在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 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 河口三角洲 14.此类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冰川沉积 D.流水侵蚀
图8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据此回答 15-16题。
15.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较稳定的前提下,图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段逐年降水量
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16.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
A.31°S,118°E C.55°N,173°E
B.23.5° N,130°E D.30°N,118°E 图8
图7
17.该树生长地区所属自然带可能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草原带
18.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图9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图9
19.下面是四幅洋流模式(图10),能够反映南印度洋的是
A.① 图
B.② 图
图10
C.③ 图
D.④ 图
图11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 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20-22题。 20.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21.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22.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右图“世界洋流分布示 意图”,回答23-25题。 23.从图示来看,中低纬度大
陆西岸一般是
A.暖流 B.寒流 C.逆流 D.漂流
图12 图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