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高中历史 1.3 宋明理学 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5:05: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中的两句。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中华读书网

材料三 陆氏门人朱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二陆的主要分歧。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解析 第(1)(2)问,可主要依据材料获取和归纳信息,难度不大。第(3)问依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进行归纳,可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朱熹、二陆在理学上对主观与客观认识的不同。第(4)问是本题的立意所在,要运用“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原理加以分析。

答案 (1)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要接受君王的统治;天子治国要服从天命。

(2)状况:儒学思想受到怀疑;民众普遍崇信佛教。 (3)朱熹主张“先观后悟”;二陆主张“先悟后观”。

(4)特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过程。本质:适应了封建专制的需要。

- 5 -

2015高中历史 1.3 宋明理学 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e1q18rf08iiwn479ga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