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A》笔记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 (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目的 : 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 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诊断和研究方法: 尸体剖检 活体组织检查 细胞学检查 例:大叶性肺炎
病 因 肺炎球菌
发病机制 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侵入肺泡繁殖 病 变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变期 灰色肝变期 溶解消散期
转 归 渗出物溶解、液化、吸收或排出 尸体剖验意义:
查明死因,验证诊治 及时发现、确诊某些疾病
积累科研、教学资料,收集教学标本 活体组织检查:
用局部手术切除,内镜钳取和穿刺针吸等方法从患者身体上取病变组织进行肉眼和镜下观察,以确定诊断,称为活体组织检查。 细胞学检查:
采集病变部位脱落细胞,或抽取体腔积液经过离心沉淀后制成细胞学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解病变性质。
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 、转归
(概念)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适应包裹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两方面,其目的在于避免细胞核组织受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集体的调整应答能力。
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萎缩
萎缩: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一)生理性萎缩 二)病理性萎缩 1.营养不良性萎缩 2.压迫性萎缩 3.失用性萎缩 4.去神经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 6.老年性萎缩 萎缩的病理变化
肉眼观: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一般仍保持原形。
镜下观: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而间质不减少,略有增生。胞质中常可见脂褐素。
脂褐素:细胞内未被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膜包被细胞器残体。
影响 功能降低,但具有适应意义
心肌萎缩 心缩力降低 脑 萎 缩 记忆力及智力下降 腺体萎缩 分泌减低
骨 萎 缩 负重力下降,易骨折
肥大
肥大:由于功能的增加,合成代谢的旺盛,是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组织和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但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类型:生理性肥大(运动员四肢肌肉的肥大)
病理性肥大---内分泌性肥大(垂体病变引起的肢端肥大)
---代偿性肥大 (高血压引起左心室肥大)
表现:肥大的细胞体积增大,核肥大深染,肥大组织与器官均增大。 在横纹肌功能负荷加重时,除细胞器以及游离的核蛋白体增多外肌丝也相应增多。
影响:肥大的细胞功能增强。当肥大的器官超过其代偿限度时,便会发生失代偿
增生
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和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常伴有体积增大。本质是实质细胞增多而非增大。 类型:生理性增生:女性青春期乳腺。
病理性增生:代偿性增生(肝脏切除后肝细胞再生)、再生性增生(肝细胞增生)、内分泌性增生(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 影响:实质细胞:组织器官功能增强;间质:器官硬化。
化生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背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叫分化。
说明 ①是由一种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的
②通常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③化生不是成熟细胞变化而是由脏器储备细胞的增生改变分化方向实现。
④常见于再生能力强的组织。 ⑤某些刺激因素长期作用所致。 常见类型
① 鳞状上皮化生 ② 肠上皮化生 ③ 结缔组织化生
化生的意义和影响
①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②常削弱原组织本身的功能。 ③上皮化生可癌变。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损伤的原因:缺氧、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营养失衡、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遗传性缺陷,社会心理因素。
变性
变性(可逆性损伤)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功能低下。
1、细胞水肿或水变性:是指细胞内水、钠增加所致的细胞肿胀和离子浓度调节功能下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