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15博古架
教学目标
1. 了解博古架的历史渊源、独特的文化品味、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2. 学校“多宝格”的成型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设计制作一个结果别致的博古架。 教学重点
1.学习(纸制)博古架的几何图形组合造型设计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别致的博古架。
2.用纸袋刻制、插接成型的技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具准备
用纸袋刻制成型的、插接成型的、组合成型的博古架作品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与评述。
欣赏中国不同年代博古架作品,了解博古架艺术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博古架独特的文化品位、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造型美。博古架的造型美体现在哪里?有什么特色? 2、实用美。它们有什么作用?
3、装饰美。找一找架格是怎样排列与装饰的(高低、大小、方圆之间错落间隔)?有什么图形(方形、圆形)?美在哪里(造型、色泽、漆工)?
4、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教师总结。 二、感受与启发。
1、教师出示博古架纸立体作品,让学生摸一摸,感受纸作品的艺术魅力。 2、启发学生思考:
A. 这些博古架作品都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呢? B. 想一想,它们都是用审美材料制作的呢?
C. 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组合成型法、接插成型发、纸袋刻制成型法)?
D. 你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吗? 三、学习与尝试。
1、教师示范用纸材制作博古架模型的步骤与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习思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制作方法的学习与尝试。 3、交流学习体会,探索新的制作方法 教学反思:
16.我为奥运做贡献
教学目标
1了解奥运会的历史及意义;
2学习设计制作奥运会场馆或其它设施、纪念品模型的方法技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制作模型的造型方法,体验制作乐趣。 2.体育场馆模型的组合成型。 教学过程
一、影像导入,感知奥运。
1、通过观看奥运会录像或欣赏奥运图片,让学生感受奥运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介绍奥运会的历史知识和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过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入学习的主题。 二、学习设计,了解奥运。
1、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了解标志的由来及设计意义。 2、欣赏历届奥运会代表性场馆建筑、设施、吉祥物、纪念品图片,并引导思考:
A. 你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B. 它的造型像什么?由哪些色彩组成的? 3、欣赏教材上的图片,开展教学讨论。
A. 你心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怎样的?谈谈你的设想。 B. 你能未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设计点什么?
三、展示成果,颂扬奥运精神。
1、将学生们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供同学们欣赏、评价。 2、师生在快乐仲分享学习成果, 颂扬奥运精神。 3、开展互动评价,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学生。 4、学习延伸——了解奥运、参与奥运、贡献奥运。 四.总结 教学反思
17群居的动物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手拉手的动物的设计和制作技能
2.通过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设计、描绘、剪裁、插接等制作方法。 2.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排用具。 二.引入新课
1.出示范作。欣赏,体会结构的新奇巧妙 揭示课题——手拉手的动物
2.手拉手的动物,是一组形象重复的立体造型,由三只形象相同的动物经立式
插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造型作品。 三.新课教学
1.各种动物都可以制作成手拉手的动物。
2.仔细观察单个动物的造型,特别要看清插口的设计、插口的形状、开口的方向、插口的深度、插接方法。 3.制作方法
(1) 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 设计动物形象,如:企鹅、熊猫等。 (3) 设计立式插口。
在双翅与身体之间画一个垂直的十字形,在双翅的每边设计一个垂直插口,
开口的方向相反,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插口画到十字垂直线的横线上, 这样左右插口的高度保持相同,插接后形体不会歪斜。 (4) 剪裁。
将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一次剪出企鹅的形象,同时也剪开插合。 (5) 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同时话上眼、嘴、翅。 (6) 按顺序插合。 四.作业
1.用卡纸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动物。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讲评
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讲评。 教学反思:
18活动的彩车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车的类型、结构、功能等,并学会运用多种媒材制作造型美观的车。
2、掌握制作车的基本方法。
3、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车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材料,制作汽车。 2.车型设计新颖美观,结构合理。 教学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