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大量的宝贵资源白白流失,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获取经济和环境的双赢,综观国内外的实践,加快发展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是忠县及其相邻的三峡库区周边区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就目前每年回收的8.55万吨废旧物资来看,由于现有的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企业基本是以个体经营和小企业为主,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多数企业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加上经营分散,资源难以集中利用,再生资源利用的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产业链。
忠县是人口大县,废旧物资年产生量达14万吨,初级经济价值就达3.5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由于忠县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重要节点,辐射周边的石柱、垫江、梁平等县,加上石柱、垫江、梁平的废旧物资,其废旧物资的总量有50余万吨,初级经济价值达到12.5亿元,如果再进行有效的再生循环、加工利用,则废旧物资将大大增值。
基于忠县废旧物资储存、回收现状,开展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及循环经济科技示范产业基地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而且将有利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维护。
目前忠县已将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纳入重点打造的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节点,如何适应重庆市和忠县对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期望,积极迎合市场的变化需求,进一步搞好忠县再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将忠县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的明珠,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3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忠县及其周边区县的废旧物资资源,有效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重庆市江峡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提出进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及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以提高忠县再生资源利用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1 是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循环经济倡导的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和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进而实现高增长、低消耗,达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忠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中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忠县在“十一五”期间、也将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发展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前提,以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生态产业链为重点,形成具有忠县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生态农
14 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是忠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庆市江峡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及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无疑为忠县树立了标竿和典范。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的发展绝不仅仅是概念的炒作,其真正的内核是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作为静脉产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为生态忠县及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模式和导向。
3.1.2 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忠县地处重庆市三峡库区,作为三峡库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三峡库区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的需要,对忠县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集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废弃物产生,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大量增加,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保障优良的人居环境质量,保证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将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典范。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也大量增加,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是逐步缓解资源短缺状况的有效途径。原有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批农村及流动人口加入到这个投入少、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其中绝大多数居民废旧生活资料,由一些个体经营户和走街串巷的个人收购、经营,出现了回收市场无序化经营,回收网点无序化发展的局面。而且,这些分散的回
15 收摊点已成为流动人口的聚居点、环境卫生的脏乱点、城市管理的空白点。不仅给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带来了困难,也导致大量低效益再生资源流失为垃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工作对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加快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建立,不仅是解决资源短缺瓶颈、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1.3 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静脉产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区域经济的“动脉系统”(生产)已日臻完善,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共同体,如果没有一个区域性的“静脉系统(回收),无论企业循环经济搞的多么“科学”、多么“清洁”,仍将处于一边疯狂开采,一面大量废弃的“线形状态”。一边是占世界“废旧物资”50%以上的美国、日本在废弃的“汽车坟墓”、“钢铁城市”“塑料矿山”中挣扎;一边是资源匮乏的中国,亿万个能将旧汽车、废塑料全部拆解、利用的“人力资源”被闲臵,而不得不大量开采原生资源,使经济不断“过热”。因此,在未形成“区域大循环”之前,任何局部“小循环”都不可能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而完成“区域经济大循环”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立“物资回收系统”这条“静脉系统”。
建设忠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及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构造再生资源回收、集散、综合利用产业链,形成忠县特有的“废弃物—再生资源转变”的“静脉产业”体系,是忠县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着重于循环经济的静脉产业发展将会使广大城乡居民意识到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