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开关应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2)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救火;(3)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使用三孔插座,这样可防止因电器漏电而触电; (4)用手直接牵拉导线易造成绝缘层破损,引发触电. 【阅卷信息反馈】:
本题平均分1.82 难度系数0.91
此题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 学生不知道开关应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这样在断开开关时,用电器才不会带电, ② 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救火,若直接用电泼易引发触电 ③ 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将外壳接地,这样可防止因电器漏电而触电 ④ 用手直接牵拉导线易造成绝缘层破损,引发触电 【中考复习建议】:
在今后的复习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安全用电原则,家庭电路中的安全用电常识,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11.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l0m,图钉帽的面积是10m,墙壁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
6
强是4×10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指必须用大于0.4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B. 手指必须用大于400N的压力,图钉尖才能进入墙壁 C. 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大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D. 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是考查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学生知道 压强公式变形F=pS求解手指对图钉的压力,要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解答此题需要注意受力面积是图钉尖的面积,而不是图钉帽的面积.减小受力面积目的是增大压强 此题就容易做了。 【阅卷信息反馈】:
本题平均分0.9 难度系数0。45
此题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 不知道利用压强公式变形F=pS求解手指对图钉的压力,对AB选项进行判断; ② 不知道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对选项CD进行判断.
③ 不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图钉静止时,手对钉帽的压力与墙对钉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
力,二者大小相等
④ 虽然公式对了但是计算结果错误。不会科学计数法的运算。 【中考复习建议】:在今后的复习中熟练掌握压强公式怎样应用和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要知道什么是受力面积,
12.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 深秋淸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72﹣42
D.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是考查物态变化中液化及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水蒸气无色无味。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阅卷信息反馈】:
本题平均分1.04 难度系数0。52
此题问题具体表现在: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无色无味
①学生弄不清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把干冰升华混为一谈。
②学生弄不清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 ③学生弄不清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
④学生弄不清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中考复习建议】:在复习中让学生知道“白气”是指空气中的小水滴,它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舞台上的“白气”、冰棍周围的“白气”、河面上的“白气”都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液滴,都是液化现象。要让学生明白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13.图为小强打篮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篮球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是用来增大压力的 B. 相对于在空中飞行的篮球,篮球筐是静止的
C. 投入篮筐的篮球在空中下落时,势能主要转化为动能 D. 篮球抛出后仍能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思路方法点拨】: 本题是考查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惯性;要知道增大压力、增大受力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力;判断运动与静止时,取决于于参照物,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可判断篮球的能量转化情况。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的作用,只有力才能说作用。 【阅卷信息反馈】
本题平均分0.65 难度系数0.32
此题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 学生不知道篮球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用来增大摩擦力的
② 物体运动和静止取决于参照物。相对于飞行的篮球,篮筐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篮筐
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③ 篮球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篮球重力在对外做功,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篮球的动能
④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篮球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作用 【中考复习建议】:
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知道机械能及其转化判断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14.如图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 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 C. 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 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是在考查光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1)桥在水中的倒影应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2)倒影是桥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在被水面吸收一部分后再反射出来,所以亮度肯定不及景物本身了.应该暗
(3)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凹透镜的中间比边缘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永远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用于矫正近视眼. 【阅卷信息反馈】
本题平均分1.4 难度系数0.7
此题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学生不知道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②学生不知道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有一部分发生了反射,
③学生不知道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近视眼应该利用凹透镜矫正
④对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满足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不清楚。 【中考复习建议】:
在复习当中要清楚的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等知识点及其应用。
15.如图为实验室常用电流表的内部结构图.多匝金属线圈悬罝在磁体的两极间,线圈与一根指针相连.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它受力转动带动指针偏转,便可显示出电流的大小.下列与此工作原理相同的电器设备是( )
A.电烙铁 B. 电铃 C.发电机 D. 电动机 【思路方法点拨】:此题是考查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我们要首先利用图示的装置分析出其制成原理,然后再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各电学元件的制成原理,分别与前面分析的结论对应即可得到答案通过电流表的内部构造显示电流表的制成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并且电流越大,线圈受到的力越大,其转动的幅度越大.因此可以利用电流表指针的转动幅度来体现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阅卷信息反馈】:
本题平均分1.14 难度系数0.57
此题问题具体表现在:
学生不知道电流的三种效应应用,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①电烙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 ②电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 ③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④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理论制成的 ⑤ 电流表是电流的磁效应的应用
【中考复习建议】:在复习过程中对于使用和测量工具或设备,它们都有自己的制成原理,如:杠杆、连通器、天平、温度计、电话、电磁继电器、测力计,以及此题中提到的这些设备.针对它们的制成原理都要知道。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6.如图甲所示,人眼看到斜插人水中的筷子发生了弯折,请在图乙中画出能说明这一现象原理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要求以O为入射点.
得分情况:正确率29.6% 难 难度系数为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