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3)量测频率见下表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变形速度mm/d 距离 >10 10-5 5-1 <1 (0-1)B (1-2)B (2-5)B >5B 1-2次/d 1次/d 1次/2d 1次/周 量测频率 注:B代表隧道开挖宽度
4)隧道与构筑物交叉位置重点量测地表下沉,记录相关数据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
(三)监控量测项目 1、变形监测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监控量测针对本工程必须量测的有4项: 1)洞内外观察; 2)净空水平收敛量测; 3)拱顶下沉量测; 4)地面下沉量测;
鉴于本工程量测之目的主要是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考虑到监控量测的经济性,本工程只需做上述四项量测。 2、洞内外观察
洞内观察包括: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
工作面需要观察的内容有:土的类型、地层分布状况、地层分层位置、
工作面涌水位置及涌水量、坍塌位置。观察工作面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简图(地质素描)。
此项工作原则上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
对已施工区段观察的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厚度、裂纹产生位置、种类、宽度及长度、涌水处所见涌水量。
洞外观察内容包括:地表沉陷、地表水渗透的观察(其地表水尤指线路穿过或平行的雨污水管线)、人防工事有无下沉开裂等。 3、净空变形量测
净空变形是拱顶下沉和净空水平收敛的统称。
由于本工程采用台阶开挖方式,布置水平测线时,考虑在拱腰、边墙部分各布设一条。一个监测断面内需布设6条测线,每三条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断面三角形顶部共用一个测点。每次量测时,用水准仪观测一下拱顶量测点相对水准基点的变形值。
净空变形量测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小时内读数。最迟不大于24小时,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下部台阶施工完后,拱圈封闭前必须读取上部量测值,以分析拱圈封闭前后支护结构变形状态。 4、地面沉降观测
地面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选择在靠近建筑物而受变形影响较小的地点埋设,工作基点选择在平面方向上距隧道80m为宜,水准基点成三点一组埋设,埋设两组,形成每组约100m的等边三角形,要求深埋标志,作到有控制、有校核。
第五章 隧道施工方案
一、施工顺序
本工程施工顺序为: 开挖竖井→打小导管管棚→压注改性水玻璃固结周围土壤→按正台阶开挖土方,留核心土→立网构钢架→挂钢筋网→喷射砼→挖底部核心土→立网构钢架→铺钢筋网→喷射砼→背后回填注浆→做拱墙刚柔防水层→现浇底板防水砼,完成全部工序。
二、隧道开挖 (一)竖井
竖井为直径900cm,深14m至电力隧道开挖底部。采用人工配
合机械开挖,护壁采用厚度为20cm的C30喷射砼,另加设双层护壁钢筋,
每节段每层内主筋φ25钢筋间距60cm,箍筋φ10,间距20cm,见布置图:
60900123注:1、除钢筋直径以mm计,余均以cm 为单位; 2、N4为加强箍筋,间距50cm,N3布置在加强箍筋间。护壁钢筋布置图
(二)土方开挖
进出口采用压浆固结土层的办法确保进出口隧道施工安全打钢钎管<小导管管棚>压注改性水玻璃浆液,固结地层。
在开挖土方前,为防止地面沉降,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以加固地层,导管用?32×3.5mm长度为2. m的焊接钢管制成花管,导管沿拱形布置,环向间距0.3m,仰角5°~8°,从首榀网构钢架腹部穿过。每两榀钢架打一次超前小导管,导管搭接长度达到1.5m,打入花管后进行注浆,管口周围用快硬性水泥封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