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大纲》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张鹏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03期
【摘 要】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继承和发展了《体育教学大纲》的相关理念,强调“健康第一”, 扩大了选修教材的内容范围,加入了多元综合评价,强化了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的转变,奠定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大纲;继承;发展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时颁发了小学和初中各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自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其中的重要因素包括对其的理解存在误区,课程标准的实施贯彻情况并不理想,所以,在此对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两者之间继承与发展之关系,以利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之工作。 一、新《课程标准》扩大了选修教材的内容范围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主要涵盖着两个方面,首先是运动的形态规范,其次是表现在其运动的具体功能。如果要是按照内容进行划分,主要是分为田径运动,体操运动以及球类运动等项目,并根据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编写教材。在操作过程中势必会加大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量,需要了解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以及动作要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辅导。这就会占据着大量的工作精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在具体教学中针对学生个性以及兴趣的培养,这和我国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相背而驰。故此,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已经明确的规范学生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的培养。对现有的教学时数进行调整和完善,现在体育必修课以及体育选修课各占50%,明确规范必修的授课时数,选修的授课时数不做硬性的要求。新式体育《课程标准》的特点之一体现在对于选修教材内容的放宽,这也会给教师以及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也就真正体现出灵、活、新、创的特点;也体现出新大纲中的科学性、自由性以及健康的理念。
二、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发生较大变化
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规范了教学内容以及课程安排,如果仔细去分析,会发现一个现象,这就是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要求以及教学评价内容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其肯定会严重的影响着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有鉴于此,新式《课程标准》明确出教育目标体系,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体育教学的五个领域任务,六个教育水平目标以及课程的总目标。并架构出三个层次类型,其表现出知识的科学性,技能的明确性以及能力培养的准确性。在体育教学之中融合学生的意识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并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的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