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模仿上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兵马俑的观察和想象,也写一写:
有的 ,好像 。
有的 ,犹如 。
有的 ,仿佛 。 ??
第六组
20 古诗两首
1、表达与友人离别之情的送别诗是中国古诗文学长廊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很多诗句也因此成为了后人吟诵的佳句。如本文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
另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高适的《别董大》中的“ , ”。
王昌龄的 中的“ , ”。
再如 。
2、学完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送别诗,请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你合理大胆的想象,用现代文的形式来扩写其中的一首。
21 搭石
1、搭石就是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片断。
通过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的美好情感。当秋凉以后,人们会
当 ,人们(谁) ;
当 ,(谁) ;
当 ,(谁) ;
当 ,(谁) ; ??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由于历史原因,大陆和台湾被人为的阻隔已有50多年。但海峡两岸人民的情感从来没有间断过。课文写的就是大陆青年小钱因 ;
台湾青年在 情况下,请李博士 ,最后 。
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那时怎样的一种场面呢?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请你写下来。
23*卡罗纳
1、卡罗纳遭到了失去母亲的不幸之后,回到了学校,周围的人都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卡罗
纳的爱:老师 ;
同学们 ;
“我” ;
“我”的母亲 。
2、如果你是卡罗纳的同学,当卡罗纳来到你面前,你会怎样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24*给予是快乐的
读课文完成练习
当男孩得知保罗的车是保罗的哥哥送的礼物时,男孩惊叹了。保罗以为
,但男孩却希望 。
当男孩坐上车,保罗认为这个男孩是想 ,
但男孩却 。
最后,保罗激动地把 ,深深地理解了 这个道理。
第七组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读课文完成练习。
12岁的周恩来来到东北,让他迷惑不解的是 。
后来,在外国租界他看到 ,终于明白 。在修身课上,他发出了 的远大志向。
2、那天和同学从外国租界回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于是他把那天的经历以日记的形式写了下来。想一想,周恩来的这篇日记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你以他的名义完成这篇日记。注
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恩来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3、周恩来才12岁,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那么你也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呢?用几句话写下来。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要求写具体。
叶圣陶老先生对待写作(作品)
叶老先生的人品又是
2、想象一下,作者肖复兴那天在叶老先生家做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叶老先生是怎样热情招待这位小客人,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作者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请你写下来。
27*乌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