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装置对象主要由水箱、锅炉和盘管三大部分组成。供水系统有两路:一路由三相(380V恒压供水)磁力驱动泵、电动调节阀、电磁阀、涡轮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另一路由变频器、三相磁力驱动泵(220V变频调速)、涡轮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
2.2 THJ-3型 西门子PLC过程控制系统。
该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柜主要由电源控制组件、西门子PLC控制组件、变频器控制组件等几部分组成。是一套集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设备。该系统包括流量、温度、液位、压力等热工参数,可实现系统参数辨识,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前馈-反馈控制,滞后控制、比值控制,解耦控制等多种控制形式。
2.3 西门子S7系列PLC编程软件。 本装置中PLC控制方案采用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7-300PLC,采用的是Step 7编程软件。利用这个软件可以对PLC进行编程、调试、下装、诊断。
2.4 西门子WinCC监控组态软件。 S7-300PLC控制方案采用WinCC软件作为上位机监控组态软件,WinCC是结合西门子在过程自动化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和Microsoft的强大功能的产物。作为一个国际先进的人机界面(HMI)软件和SCADA系统,WinCC提供了适用于工业的图形显示、消息、归档以及报表的功能模板;并具有高性能的过程耦合、快速的画面更新、以及可靠的数据;WinCC还为用户解决方案提供了开放的界面,使得将WinCC集成入复杂、广泛的自动化项目成为可能。 3、比值系数的计算
设流量变送器的输出电流与输入流量间成线性关系,即当流量Q由0~Qmax变化时,相应变送器的输出电流为4~20mA。由此可知,任一瞬时主流量Q1和副流量Q2所对应变送器的输出电流分别为
I1=
Q1?16?4 (1) Q1maxQ2?16?4 (2) Q2maxI2=
式中Q1max和Q2max分别为Q1和Q2 最大流量值,即涡轮流量计测量上限,由于两只涡轮流量计完全相同,所以有Q1max=Q2max。
设工艺要求Q2/Q1=K,则式(6-1)、(6-2)可改写为
Q1=Q2=
(I1?4)Q1max (3) 16(I2?4)Q2max (4) 164
于是求得
Q2Q2max=I2?4×=I2?4 (5)
Q1maxI1?4I1?4Q1折算成仪表的比值系数K′为
K′=K×
Q1max=K (6) Q2max4、设备投运步骤以及实验曲线结果
4.1阀门开关选择:本设计选择电动阀支路和变频器支路组成流量比值控制系统。投运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8、F1-11、F2-1、F2-5全开,其余阀门均关闭。
4.2具体的实验内容与步骤如下: 4.2.1.强电接线:~220V接面板COM,N与N1、N2、N3短接,D1、D2、D3分别接面板DO1、DO2、DO3;弱电连线:将“FT1电动阀支路流量”(1-5V信号)对应接至模拟量输入通道AI0的+、-,将“FT2变频器支路流量”(1-5V信号)对应接至模拟量输入通道AI1的+、-;将模拟量输出通道AO0接至电动阀控制输入的+、-,模拟量输出通道AO1接至变频器控制输入的+、-。
接线如下图所示:
4.2.2.接通总电源空气开关,闭合三相电源和单向电源,打开电动调节阀、变频器与控制站电源,给电动调节阀、变频器、S7-300PLC上电。如下图所示:
5
4.2.3.打开Step 7软件,打开“S7-300PLC”程序进行下载,然后运行WinCC组态软件,打开“S7-300PLC控制系统”工程,然后激活WinCC运行环境,在主菜单中点击“实验十六、双闭环流量比值控制”,进入“实验十六”的监控界面。
4.2.4.在上位机监控界面中将副调节器设置为“手动”输出,并将输出值设置为一个合适的值。如下图所示:
6
4.2.5.闭合三相磁力泵电源开关,三相磁力泵上电打水,适当增加/减少副调节器的输出量,使电动阀支路流量平衡于设定值。
4.2.6.选择PI控制规律,并按照单回路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整定副流量回路的调节器参数,并按整定后的PI参数进行副流量调节器的参数设置,同时将副调节器投入自动运行。
4.2.7.待变频器支路流量稳定于给定值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干扰: (1)突增(或突减)主调节器输出值的大小,使其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
(2)将中水箱进水阀F2-4开至适当开度(副流量扰动);
(3)将电动调节阀的旁路阀F1-4(同电磁阀)开至适当开度; (4)将中水箱进水阀F1-7开至适当开度;
以上几种干扰均要求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能造成水箱中水溢出或系统不稳定。
4.2.8.分别适量改变副调节器的P及I参数,重复步骤9,用计算机记录不同参数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4.2.9.适量改变比值器的比例系数K′,观察副流量Q2的变化,并记录相应
的动态曲线。
实验曲线和分析如下: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