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0:02: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 作者: ———————————————————————————————— 日期:

2

年 级 内容标题 编稿老师

高三 范历 学 科 语文 版 本 人教实验版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 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二. 教学步骤:

(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

考纲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决定了选材范围。 所谓“浅易”,按高考历年选材标准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包括六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

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往往含有寓言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

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 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考纲的具体表述是:

①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复习建议

1. 提前开始熟悉初中以来教材里属于前面所述“浅易文言文”范围的课文,如《史记》、《孟子》、《聊斋志异》以及“唐宋八家文”等。熟悉到知词、知句、知事、知人、知理的程度。提高文言语感。

2. 多作一点历年高考题,决不能放松复习课同步练习,迁移课内知识,熟能生巧。 3. 特别注意翻译训练,开始阶段应注意落实以下步骤: 11题,文言实词,这是文言文拿分的关键。

12题,文言虚词,在读懂文句的基础上,课、卷对照,逐项比较,由易到难。

13题,人物性格评价分析,先明确题干要求,看清几个方面,逐句结合上下文判断。 14题,设题点主要在内容上着眼,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价等方面。手法是前后错位、东事西做、张冠李戴、夸大缩小、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只能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选项、原文仔细对照。

15题,翻译。可沿下列步骤操作。

① 见到句子先回原文,弄清上下语境。这一步是基础,决定翻译的思考方向。

② 再运用确定实词词义的方法,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保障做到“信”,不漏采分点。(留、配、换)

3 / 11

③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使一句话完整通顺做到“达”。 (调、补、删、并)

④ 力争在准确、通畅的基础上讲求点凝练、生动(如用上成语),注意标点和语气。这就是“雅”了。

(三)实词

1. 实词词义的确定原则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仔细斟酌,揣摩语气。这是翻译的原则,也是确定词义的原则,“词不离句”,关键字词,前后联系。也就是说在语境中推想判断。

古语单音词居多,兼类活用现象多,一词多音多义现象多,但一旦纳入语境,它的意思就被确定下来,所以,在语境中推想判断,是明确实词词义的基本原则。 2. 实词词义的确定方法

(1)熟字迁移法:这是基本功夫,学以致用。课内一些常见的、多义的、异义的、活用的实词如:相、见、说、事、师、耻、知、朝、书、请、徐、许、负、属、示、适、信、北、背、谓、遗、卒、私、爱、遇、语、王、名、生、引、传、假、绝、军、贾、谢、举、胜、顾、独、会、薄、间、拔、使、让、庭、将、治、白、奉、修、疏、趋、妻子、小学、作息、山东

★见到较熟的字,先考虑迁移,回忆所学。 [例1]

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例2]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

有时熟字出现在成语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成语也可以作为迁移的根据。 例:孙膑期曰“莫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 语法分析:明成分,定词性、知意义。 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蔺列传》) .脱身独骑(《鸿门宴》) .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布囊其口(《童区寄传》) ..

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 ...

自放驴,取樵炊爨(2000年全国高考题) .

3. 知情达理,依据生活逻辑情理确定义项。

语法位置明确之后,词性已定,但同一词性下可能有多个义项,不管它有多少义项,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只有一个明确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根据生活逻辑选定的,生活逻辑不仅包括那个多义词所在的短语、句子,而且还涉及该句的上下文,乃至全篇文章以及时代背景。

4 / 11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tor13j7w55t2h95x553fre38hi550117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