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0-2011年经济学热点问题[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5:17: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热点专题:

1.通货膨胀 2.人民币升值

3.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的通货膨胀 4.后金融危机时代

5.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6.扩大内需

7.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持续发展(李克强) 8.区域经济发展

一、通货膨胀

2010通货膨胀原因

第一,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七,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第八,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二、人民币升值

现在有种说法,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理由如下:人民币升值,比如由现在的1美元兑6。6人民币升到1美元兑1人民币,就可以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进而控制通货膨胀。另外,人民币升到1:1美元,可以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减少出口,增加国内市场产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这些理由成立吗?如果不成立,为什么还会有人宣传这些“看似有理”的理由呢?

先看看事实,2005年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由8。27,跌到现在的6。65,人民币升值20%,通货膨胀呢?超过100%(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小得多)。为什么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越来越厉害呢?因为理论出现了问题。如果说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日本呢?日圆从1美元兑300日圆升到1美圆兑79日圆,日本的通货膨胀超过300%,美国呢?美圆一直在贬值,美国的通货膨胀怎么比中国的小得多?这些都在说明什么?说明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抑制通货膨胀,还会恶化通货膨胀。

必须指出的是: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它们宣传的观点是配合它们谋取利益的。厉害的是,利益集团控制了信息的传播网络,给广大人民洗脑,接受它们的观念,进而达到利益集团控制广大人民的目的。

价格是什么?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我们过去宣传的理论,现在的理论是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价格到底是什么?价格是把广大人民的财富集中到利益集团手里的一种分配工具。怎么观察到价格是财富分配工具的呢?2010年那些IPO创造多少个亿万富翁就是价格财富分配工具的具体表现,用亚当。斯密的话说,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把老百姓的钱,让老百姓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就弄到利益集团那里去了。

人民币升值为什么会导致通货膨胀呢?这是由货币的分配职能决定的。由于预期人民币要升值,外国的资本会不断进入中国,比如某天,中国有10万亿美圆的外汇储备,而进入中国的外国资产,比如超过200万亿人民币,这个时候,外国资本需要赚两个差价,一是资产价格差,二是汇率差,前者就是制造资产价格泡沫,后者就是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泡沫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是外国资本的代言人要求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实际呢?外国资本是为了赚取汇价差。

今天的通货膨胀是外国资本分配中国财富的具体表现,我一直呼吁国家外管局、统计局、商务部等部门,在你们公布中国有2。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时,为什么不公布外国有多少资产在中国?我估计至少有30万亿人民币,因为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外国的资产,这些外国资产,一方面制造资产价格泡沫,通过资产价格泡沫,制造通货膨胀,通过通货膨胀,又制造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让外资不仅赚取更多的汇价差,还通过资产价格差、汇价差,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形成恶性循环,为中国经济走向崩溃边缘做好准备。

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走向崩溃边缘的一年,这是我们这些年错误政策导致的必然结果,随着崩溃边缘的到来,我们的国家将会彻底反思“改革开放”的政策,彻底反思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重新回归社会主义。

对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国内方面看,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可以抵消全球粮食、国际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从国际方面看,各主要货币“主权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表明,目前还没渡过危机时刻。美联储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和美国经济艰难的复苏局面使得美元前景暗淡。外汇市场上美元指数表现疲弱, 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强。

从市场供求来看,中国经济增长较快,有较多的投资机会,且投资回报率较高,因而对境外资本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市场对于央行加息预期日益强烈,也会吸引一部分外资进入国内市场。

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出口一直增长较快,长期保持较高的顺差水平。这些都是人民币比美元坚挺的市场因素。

三、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的通货膨胀

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的通货膨胀,虽然同是一个人民币,但这却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而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偏偏又紧密相关,互相影响着。人民币升值是汇率问题。由于中国出口大于进口,导致一些西方国家(如美国)对中国出现大量贸易逆差,为了减少这种逆差,于是这些西方国家就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将造成中国商品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不利于中国GDP的增长。所以中国政府不同意人民币升值,而是试图通过增加海外采购的方式减少贸易逆差,从而降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但西方投机者却还是认为人民币迟早会升值,所以一些海外游资(如外商,甚至包括台商和港商)都纷纷把外汇在中国兑换成人民币存起来,期待人民币真的升值以后再兑换成原来的外汇,于是就能赚取一笔不小的差价。

由于中国现行的外汇政策,外汇可以自由兑换成人民币,而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有限制或管制。大量的海外游资进入中国,中国的金融机构必然全额给予兑付。几百亿上千亿的外汇涌入,现有的人民币就不够用了,因此中央银行被迫多发行人民币。这样,国内的货币(通货)的发行量就超过了实物的生产量的增长,从而导致了单位货币,即人民币的购买力的下降,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这确实原本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对于海外游资(投机者)来说,原本是持有外汇,最终也会兑换回外汇,以赚取人民币升值形成的外汇差价。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在中国购物,所以也不在乎人民币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下降的问题。

但国内居民却不同。一旦发生通货膨胀,则国内居民原有的货币就会发生购买力下降,即货币贬值,并造成经济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损失,人们将倾向于抛出货币,或从银行抽出长期定期存款,转而进行其它保值增值的投资,如按揭贷款购买房地产或其它固定资产,购买黄金等所谓的保值商品等等。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

许小年:在金融危机之后,如何进行反思,如何避免这样的灾难再一次地发生?首先要找到这一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先请郭理默先生发言。

郭理默:这次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我们对全球金融理解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面临着两个任务。首先,我们要利用已知的理论来避免危机;其次,我们要不断地致力于改善我们的商业教育,提高对危机的理解。凯恩斯在1936年提出对那次大危机的反思。现在,我们也需要提出新的理论框架,来帮助我们去理解、预测,以及管理可能会出现的危机。

中国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对我们做理论研究的人来说,是一个新的刺激和启发。在管理理论方面,中国以前被认为是一个学生,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新的情况。最近一期的《经济学人》封面文章提到:管理界的新大师们是谁?就是中国。

这篇文章里尤其谈到了中国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我来讲一下我所观察到的三个事实: 第一,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的上升,正在进一步减弱世界上长期存在的财富和权利的不平衡现象。

第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商业和金融管理模式,已经失去了可信度,而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已经得到了更多的可信度。在这次危机中,不管用哪一个指标来看,采取行动最果断、最有效、最成功的国家是中国。大家都希望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能够成为这次经济危机后主要的经济恢复引擎。

第三,全世界的公众对私营企业和政府层面上的商业和金融管理的疑虑都增加了,同时容忍度降低了。银行业失去了他们在公众中的可信度。尤其高奖金的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是新的稳定增长理论的一个主要构建者,同时也是解决很多重大国际问题的重要参与者。基于这些事实,我也想提出一些命题,尽管其中有些还存在较大争议。 第一,在新的系统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一种融合的现象,也就是说在西方世界会有更多的监管,而在中国监管会进一步放松。

第二,美元作为世界性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将逐渐让位于一个三足鼎立的储备货币体系,其中将会包括人民币。

第三,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治理将要让位于一个多级化的框架。

第四,我想讲一下教育。亚当·斯密一直认为财富和稳定——现在我们称它为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三大要素:有效的生产系统、个人的道德和集体。危机当中,商界、财务界或银行家不是能力不够,恰恰相反,他们受到过很好的培训和教育。但在个人道德和国家角色这两个环节出了问题。所以,商校必须向新的方向转变,变成通才教育。要让学生更务实,更具有创业精神,更加具有前瞻性、创造力。

第五,我们需要更新的凯恩斯,需要有一种新的综合理论能够将经济学和金融学融合到一个单一的宏观经济发展观当中,其中包括银行、政治体系,也包括不可持续的、不可更新的能源。这样一个新的综合理论,可能会在中国诞生。

紧迫,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改革”

许小年:郭理默认为美国金融的过度发展,是这次危机的原因,而这次危机说明了美国模式的破灭。中国学者对此怎样认为呢?

吴敬琏:我很同意郭理默教授说的,现在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并能够通过反思形成新的理论。但是,形成这样一个新的理论,我们还有自己的问题。所以我想就“世界金融体系的改革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两者之间的关系发表观点。

从世界范围来说,大家都关注这次金融危机。这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金融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改革需要完善。对中国来说,是经济发展方式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变。所以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研讨班。这个研讨班开学时,胡锦涛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讲话,其中,他有50次提到“加快”这个词,主要是加快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个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改革问题,一个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两者是什么关系呢?

对国际这个经济体系来说,这次金融危机表明了它存在很大的缺陷。从现象上看就是国际金融体系中出现一个由不受国际监管的、由一个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它不受黄金约束,是由一个主权国家(美国)的中央银行来监管的。

因为美元的不良发行,美国的信用膨胀和对于衍生工具的监管不到位,使得整个金融体系中充满了虚拟的财富。对于在这样一个金融体系中活动的企业,它的资产负债表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高杠杆化。

于是当某一种冲击出现,它很快就通过连锁反应传达到整个世界,于是就爆发了金融危机。那么这样一个金融体系为什么能够持续存在呢?根本原因首先在于发达国家的结构问题,这在美国表现非常明显,就是极低的储蓄率、极高的消费率。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再平衡。当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它储蓄率已经有所上升,但能不能持续?现在还是一个问题,只有在实现再平衡的情况下,对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完善才有可能实现。否则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很难维持运转。

那么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呢?应该说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的高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得益于发达国家的结构失衡,正是因为发达国家像储蓄率过低、资源的严重不足使得我们东亚的国家能够采取一种出口导向政策,通过出口的需求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如果西方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再平衡,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就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出口需求不足。

那我们这一年多来是靠的什么呢?是投资,投资拉起了我们的GDP增长,而消费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怎么才能够真正用消费来支撑起我们的经济增长呢?就要明白主要的生产要素怎样发生变化。

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第一,土地等自然资源;第二,资本;第三,劳动;第四,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人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过去的一年靠的是前两个要素,问题是如何提高后两个要素

搜索更多关于: 2010-2011年经济学热点问题[1] 的文档
2010-2011年经济学热点问题[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wjw9votk01k8300wxv0h1ll01f5u01c3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