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时作业(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3:07: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3 【解析】 L层有8个电子,则M层有4个电子,故A为硅。当次外层为K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B为硼;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1.5×8=12,违背了电子的排布规律,故不可能。C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0+1=11,故为钠。当次外层为K层时,D为氧;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则有24个电子,故不可能。 【答案】 硅; 硼; 钠; 氧; 10.已知核电荷数1~18的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B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Al,故A是Al;B元素的核电荷数是2+8+7=17

是Cl;C和D与氖原子

2-+

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C的核电荷数是10-2=8,是O;D

的核电荷数是10+1=11,是Na。

【答案】 (1)氧 (2) 课时作业 2 元素周期律 点燃--

(3)2Na+O2=====Na2O2 Al(OH)3+OH===AlO2+2H2O

踩点训练 1.化学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是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门捷列夫在19世纪中叶,曾根据他所发现的元素周期律预言过一些新元素的性质。几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表所示: 原子 半径/pm P 110 Cl 99 O 66 F 64 根据以上数据,推测S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88 pm B.104 pm C.71 pm D.40 pm 【解析】 由元素周期律可知,S原子的半径应介于P原子与Cl原子之间,B项正确。 【答案】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半径越小,其原子序数越大 B.最外层电子数少的原子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多的原子易失电子 C.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D.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金属性越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的理解,对于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而对于电子层数不同的原子间不存在此递变规律。对于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即越不易失电子,但电子层数不同的元素的原子间不存在此关系,如H与Mg。元素的化合价高,其金属性不一定强,如Al与Na。 【答案】 C 3.原子序数在3~10之间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半径 D.化合价

【解析】 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原子核外均为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从1递增到8,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正化合价从1递增到5(氧、氟分别没有+6、+7价)。

【答案】 B

4.下列各组中,判断正确的是( ) A.碱性:Mg(OH)2>NaOH B.酸性:H2S>HCl C.金属性:Mg>Na D.非金属性:Cl>P 【答案】 D

5.X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4个,则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 A.+7 B.+5

C.+6 D.无最高正化合价 【解析】 X为O,无最高正化合价。 【答案】 D

6.关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小 B.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大 C.原子半径比阳离子半径小

D.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半径比带正电荷少的阳离子半径大

【解析】 根据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同一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如r(Cl

)>r(Cl);同一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Na)>r(Na);同一元素的带正电荷少

2+

3+

的阳离子半径大于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半径,如r(Fe)>r(Fe)。

【答案】 A

7.关于11~17号元素的性质比较中: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③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④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 B.③④

C.全都不正确 D.①②③④

【解析】 11~17号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7价,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答案】 D 8.探究实验 [实验1]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 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实验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铝片,再向试管中加入2 mol·L盐酸2 mL,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答案】 现象 钠浮于水面,熔化成小球,迅速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色 镁条与冷水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加热后镁条表面出现气泡,溶液变浅红色 镁条和铝片表面均产生大量的气泡,镁条反应更剧烈 巩固提升 1.(双选)下列关于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金属性Cl>S>P B.还原性Na>Mg>Al C.酸性H2SO4>H3PO4>HClO4 D.稳定性HCl

【苏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时作业(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y880kbab1ujtp7zqyg25ui718xfz018v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