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试卷合集)深圳市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有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 13:14: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第8分钟之后,此物质温度继续上升,说明熔化已经结束,物质全部成为液态.故第10分钟2℃时物质处于液态.

故本题答案为:(1)0;(2)晶体;(3)液.

31.【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根据指针能判断横梁哪端下沉,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根据砝码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计算物体的质量,读出物体浸没水前后水面到达刻度,求出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解答】解:如图,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横梁的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3.4g. 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50g+5g+3.4g=58.4g. 物体的体积=V﹣V'=40ml﹣20ml=20ml=20cm3. ρ==

=2.92g/cm.

3

故答案为:左;20;2.92.

32.【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知识:

(1)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情况可判断小球的运动状态;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会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其对应时间.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因此,小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运动的路程为12.50cm; (3)小球从B点到E点的路程为s=8.00cn﹣0.50cm=7.50cm, 运动的时间为:t=0.2s×3=3s; 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v==故答案为:加速;12.50;0.025.

3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特点进行判断; (2)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进行判断; (3)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特点进行判断.

=2.50cm/s=0.025m/s.

【解答】解:由题意知:f=15cm,所以2f=30cm.

(1)当物体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40cm,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20cm,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体在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10cm,小于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缩小;倒立; 正立.

34.【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由图可知,前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8至11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前4s内和8至11s时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速度相等, 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v==

=1m/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4s+3s=7s.

由图可知,4至8s内物体静止,静止的时间t″=8s﹣4s=4s. 故答案为:1;4;7.

35.【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而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膜前;

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解答】解: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实验中,当教师用手捏两块夹板时,相当于让模拟的眼睛的“晶状体”变厚,其折光能力变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膜之前,其在视膜上的成像变模糊,即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为了矫正,应在模拟的眼镜的“晶状体”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便可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膜上. 故答案为:强;之前;凹.

36.【考点】回声.

【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回声如果与原声混在一起,可使原声加强,响度增大.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莉发出的声音经过圆形抛物面物体先后进行两次反射,从而形成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使响度大于原来的声音. 故答案为:反射;大.

37.【考点】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分析】探究“同种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应测量出质量和体积.

【解答】解:探究“同种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应测量出质量和体积,表格中应包含有质量、实验次数、体积,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体积V/cm 质量m/g

38.【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首先可用刻度尺先测量自己脚印的长度,然后根据身高和脚长之间的倍数关系计算出自己的身高. 【解答】答: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自己脚印的长度,脚印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脚印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就是脚印的长度;脚印的长度乘以7就等于人的身高.

39.【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要想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应改变物体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解答】解:(1)要想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小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改变了蜡烛与镜面的距离,没有改变蜡烛的大小;

(2)要想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应改变物体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因此应改变蜡烛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故答案为:(1)改变了蜡烛与镜面的距离,没有改变蜡烛的大小;(2)改变蜡烛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

40.【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要应用控制变量法,从控制变量法应用的角度分析答题. 【解答】答:(1)不正确;

(2)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应控制声源相同,隔音材料的厚度、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实验时因控制声源到观察者的距离相等等条件;

由实验步骤可知,小阳探究过程的不合理之处有:①没有选用同一只闹钟.②没有保持两个盒子的厚度相同.

五、科普阅读题(共3分) 41.【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分析】(1)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8%、水的含量为32%时,凝固点可降低至﹣68℃.防冻液的沸点通常在零上110℃. (2)江南最低气温在﹣10℃左右,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材料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

3 (3)根据乙二醇的沸点结合水的沸点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8%、水的含量为32%时,凝固点可降低至﹣68℃;

(2)江南最低气温在﹣10℃左右,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20~﹣25℃,由材料中数据可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选A;

(3)乙二醇沸点是197.4℃,比水的沸点高得多,由材料可知,二者混合后使混合液的沸点将升高,不容易沸腾. 故答案为:(1)﹣68;(2)A;(3)混合液体不容易沸腾.

六、计算题(共6分)

42.【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已知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和通过的电线杆数,通过计算可知所通过的路程,又已知时间,根据v=计算. 【解答】解:17根电线杆,实际是16根电线杆的距离,通过的距离为:s=16L0=16×50m=800m, 汽车行驶的速度:v==

=20m/s.

答:客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20m/s.

43.【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已知一盒牛奶的质量和密度,可求一盒牛奶的体积,再由总体积除以一盒的体积求出盒数即可. 【解答】解:(1)每包牛奶的质量为250克,即m=250g,已知牛奶的密度ρ由ρ=可得,每包牛奶的体积为V0=

=

≈243cm3,

牛奶

=1.03×10kg/m=1.03g/cm,

333

由箱子上标有的尺寸为10.5厘米×30厘米×20厘米,包装箱的体积V=10.5cm×30cm×20cm=6300cm3, 包装箱内可装牛奶的数目,n=

=

≈25.9,

最接近24盒,应为型号二可装24盒. 答:这种包装箱的型号应为型号二.

(试卷合集)深圳市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有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yyt398sm3sk4u09qt56trx01723y00ey2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