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9:57: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名称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Theory of Automatic Control 电路、模拟电子技 术、 数字电子技术、线性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代数、复变函数与积 分变换 讲课学时:80 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0 制订时间:2006.06 总学分:5 自动控制原理 总学时:96 制订单位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能 够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性能分 析,并掌握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掌握控制系统建摸方法、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理解稳定性的有关概念,掌握稳定 性判据,掌握线性系统的设计与校正方法,理解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及校正方法,了解非 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掌握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2 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2、课程内容

(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2)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3)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自动控制系统分类、基本要求。

(2)领会: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8 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2、课程内容

(1)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 (2)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2)领会:传递函数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3)综合应用:根据控制系统的物理结构绘制结构图和信号流图并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0 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稳定性及误差有关概念,掌握一阶、二阶, 高阶系统的分析方法。

2、课程内容

(1)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2)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4)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5)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6)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稳定性概念,误差定义。

(2)领会:典型系统的时域分析,稳定性定义及判定方法,误差计算方法。

(3)综合应用:用劳斯判据判稳,系统的时域性能分析。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6 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掌握根轨迹绘制方法,会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 能。

2、课程内容

(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2)常规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3)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根轨迹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2)领会:根轨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3)综合应用: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绘制根轨迹并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2 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闭环系统频率域性能指 标,掌握系统开环幅相曲线、对数频率域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掌握频率域稳定判据的内 容及应用。

2、课程内容

(1)频率特性的概念。

(2)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3)系统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 (4)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系统频率域稳定判据。 (6)稳定裕度。 (7)频率域性能指标。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频率域性能指标,典型环节频率特性,闭环频率性能指标及其与时域性能 指标的关系。

(2)领会:频率特性物理意义,系统频率特性确定,稳定判据的推导。 (3)综合应用: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用奈氏判据判定系统稳定性。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设计与校正(6 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系统校正的作用,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掌 握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原理、适用条件。

2、课程内容

(1)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2)常用校正装置极其特性。 (3)串联校正。 (4)反馈校正。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常用校正装置结构,系统设计一般步骤。

(2)领会:串联校正、反馈校正的原理及应用。

(3)综合应用:按设计原则设计控制系统。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10 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离散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离散系统稳定 性、动态性能的分析、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方法。

2、课程内容

(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3)离散系统的分析方法-z 变换理论。 (4)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5)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稳态误差计算。 (6)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7)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离散系统基本概念,离散化方法,稳定性、稳态误差概念。 (2)领会:变换理论,数学模型的建立,稳定性判据,系统校正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意义、方法,常见非线性特性种类,掌握相平面分 析方法、描述函数法。

2、课程内容

(1)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2)常见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运动的影响。 (3)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 (4)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分析法。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非线性概念,非线性系统设计,常见非线性特性。 (2)领会: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

(3)综合应用:离散系统的设计及校正,判稳。

第八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6 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20 学时)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常用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状态空间表达 式的建立方法,理解可控性、可观测性概念,掌握可控性、可观测性判定方法,了解线性

搜索更多关于: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的文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z2g5ajuo72h8v7sa970wk4t3v4f000u5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