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次作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5:55: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即有些培训班、学校,进行的服务。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对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由于两者词义上的模糊,中外专家的不同认识,也由于文化传统特别是教育传统的影响,至今仍未有比较一致的见解。汇总起来,有这样一些看法:

1.大教学小课程

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于其中的,只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这种看法的突出代表,要算是苏联的一些教育学著作了,我国当今的一些教育学、教学论著作,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在这种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中,课程往往是教学内容的代名词,属于教学的一部分;课程也往往被具体化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这样三部分。

2.大课程小教学

与前者相反,这种看法认为课程所涵盖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这种看法在北美较为普遍。美国现代课程论的奠基人泰勒(Tyler,R.W.)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lustrction)中,提出课程原理要研究的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学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其中,教学就是被囊括在课程之中的。

3.课程与教学属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西方一些研究在意识到课程与教学两者需加以分离的前提下,提出课程是指学校的意图,教学则是指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它们分别侧重于教育的不同方面。许多关于课程与教学的隐喻也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谈的,如:

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过程; 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 课程是一首乐谱,教学则是对这首乐谱的演奏。

从课程与教学涉及范围,以及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研究的不同对象上来看,这种目的一手段论似乎更为适宜一些。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

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7.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8.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课程实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一是可传播性,二是可操作性,三是和谐性,四是相对优越性。第二,交流秘合作。经常交流有关课程计划方面的情况,并能达成如何实施的共识,对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课程计划的实施负有领导、组织、安排、检查等职责。第四,教师培训。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形成新课程的理令,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方法。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需要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搜索更多关于: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次作业 的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次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z5j3dp491h1yk7phhy1xkfw968ko01ay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