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浙大远程教育两年半的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感谢我的家人对我这两年半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海宁电大和浙江大学给了我在大学毕业后继续学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提高;也感谢班主任钱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给予的帮助。
从开始写作至论文最终定稿,总共花费了我一个月的时间,虽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确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我通过论文的撰写,对我国死刑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系统的了解,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的兴趣,这无疑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论文导师韦老师,感谢你在论文的撰写和修改调整上给予我的精心指导,在此我向你表示由衷的谢意!
7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死刑》--基本定义、统计资料、死刑与死缓的区别,http://baike.http://www.china-audit.com//link?url=kvdRTz5U_886Aevjczj0nS8WBXcqhRnLrt13lzKmvEg3gLYvqIS68apC3xz3bUQJdC6t8GZu2pg8picnKxgSD5zej3h0SYa0p9B2FOKgc3FMx-M3x5-EW0zvOcC8vfVj。
2. 佚名,2012-06-24,《中国死刑种类的历史演变》,http://news.9ask.cn/xsbh/xfzl/sx/201206/1703603.shtml。 3. 千钧棒,2011-06-13,《废除死刑不符合我国的国情》,http://bbs.tiexue.net/post2_5133873_1.html。 4.宋晓东,《论我国的死刑存废问题》,《华章》,2013年第15期 5.杨丛瑜,《浅议死刑存废及死刑改革观》,《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10期。 6. 黄伟明,《中国死刑制度的发展与定位》,《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第19期第1卷。
7.赵秉志、王鹏祥,《中国死刑改革之路径探索》,《中州学刊》,2013年第6期。 8.马克昌,《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2页。 9.赵秉志、张智辉、王勇,《中国刑法的运用与完善》,法律出版社,1989年,第334页。 10.张柱,《浅析我国死刑存废及完善》,《商》,2013年第2期。 11.裴广川,《刑法学》(新编)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 马艳华,《浅析中国死刑制度》,《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6期。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
8宜顺论文网www.13Lw.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