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非典”这场硬仗的信心和决心。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为国内首批SCP(安全认证专家)授权培训中心。 5月13日:学校召开党总支书记和学院院长会议,提出要一手抓抗击“非典”这件大事,全力以赴做好防治工作;一手抓学校发展,使教育、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有序、稳定开展。
党委书记徐凤云在会上指出,学校要坚持两手抓,在全力做好抗击“非典”的同时,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她特别强调了要抓住“抗非”的契机,升华党的凝聚力工程,要在“抗非”的战斗中考察、选拔干部;要在“抗非”斗争中不断提炼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园精神,要加强宣传,用崇高的精神鞭策和激励广大师生。校长王行愚谈到,下阶段的抗击“非典”工作要严而又严,千万不能松懈和掉以轻心,要发动广大师生打一场人民战争。同时要抓好教学、科研等工作。王校长还对马上要启动的教师聘任工作提出了要求。
会上,副校长张东山对2003年聘任工作的安排、部署作了说明。党委副书记潘洪祺传达了市教育党委关于“要以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会议精神。 5月20日: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传达市教委召开的主题为“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推进上海教育新一轮发展”的中心组学习交流会精神。明确当前要“两手抓”,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学校发展。决定在学校进一步兴起“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活动,讨论学校教育如何支撑上海的发展、如何在支撑上海的发展中发展教育发展自己。通过讨论,形成共识,推动学校的发展。
会上,通报了学校3月份以来开展“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大讨论活动情况并研究如何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3月份以来,学校就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塑造上海城市精神和华理校园精神、谋划学校近长期发展规划等四个方面如何适应、融入、服务上海,分别由四名校领导牵头发动教职工进行了讨论。学校还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27个课题中《上海化工医药行业人才需求及对策研究》课题的调研。会议决定:我们要紧紧围绕“教育如何支撑上海新一轮发展”和“教育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这两个主题,进一步发动全校教职工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5月27~28日:学校分别召开党总支书记和学院院长会议,部署开展“世博会与上海教育新一轮发展”大讨论活动。
21
徐凤云在会上指出,要通过大讨论,从思想、观念、理念上破除旧的东西,在矛盾和观念的碰撞中去解决矛盾,建立新的理念。各个学院都要形成新的思路,通过集思广益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要在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大讨论中要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城市精神,提炼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园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凝聚力工程,使全校师生能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形成聚精会神搞教学科研,一心一意谋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王行愚在会上说,开展大讨论首先要从思想上形成共识,要认识到服务上海与发展自身的辨证关系,要有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有赶超、跨越式发展的两个意识,思想观念要更加开放一些,紧紧围绕在“新”字上做文章。王校长要求各部门要把讨论作为契机,扎扎实实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会上,大家围绕“我们学校怎么为上海教育新一轮发展作贡献”、“在服务上海的过程中怎样加强自身建设”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少同志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专业设置、学科发展等方面谈了要为上海教育新一轮发展作贡献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5月下旬:校部根据上海市有关高校职务聘任工作改革精神,组织实施工作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岗位激励津贴确定“三位一体”的新聘任机制。
这次聘任工作将在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学年考核,并结合评选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和院级先进工作者的基础上开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聘任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对教学、科研和实验系列的教职工进行工作聘任和职务聘任;第二步在校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后,再聘任各部门党政管理干部和其他职工。岗位激励津贴额的全面调整将在完成第二步聘任工作后进行。
对于考核工作,学校要求以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聘用合同书的要求以及“抗非”中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坚持客观公正、公开、实事求是注重实绩的原则。该项工作要求各部门在6月16日前完成。
聘任工作先进行第一步,各学院在核定编制,修订岗位设置一览表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体现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重视职务结构比例和梯队结构的合理。聘任要求做到:“公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这次对教师岗位受聘特别强调,须具有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对不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可占不超过10%的教学或科研辅助编制。对在学校
22
工作已满25年,或在校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距退休不到10年者,可与学校签订《工作聘用合同书》,聘期直到退休,但其在校内的工作岗位仍需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每两年确定一次。
对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明确规定首次聘任期限为2年,体现了职务聘任不是终身制。
对第一步进行的教学、科研和实验系列的聘任工作,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 6月16日: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来我校考察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工作。随同来校的还有市政府副秘书长姜梁、上海市教育党委书记李宣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志兴、市科委副主任张鳌、市教委副主任王奇、市教育党委秘书长董金平等领导。
严副市长等领导先后参观了我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工程设计部、中试基地,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参观了在徐汇华泾镇的我校产业园区内的国家超细粉末工程中心。校党委书记徐凤云、校长王行愚一直陪同参观。在参观后的座谈会上,于建国副校长汇报了我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情况、运行机制以及取得的成果等。李宣海在会上谈了高校的技术开发关键是瞄准市场和发挥学科的集成优势这两个观点;姜梁认为我校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方向和范例,进一步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市科委、市知识产权局、上海纳米技术促进中心的领导也分别在会上发了言。
副市长严隽琪在最后的发言时说,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专业强项很明显,非常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别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而且有启示意义。她希望我校要尽力挖掘技术宝库,“科”和“教”要联起手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校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
6月19日:党委召开庆祝“七一”校第十次党建研究报告会暨“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征文演讲比赛。党委副书记潘洪祺主持会议,党委书记徐凤云作了重要讲话。
校党建研究会2002年的25项党建研究课题,经党建研究评议小组的审议,化工学院应卫勇、乐清华等完成的《在青年教师中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研究》和外语学院王喆、张攀等完成的《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研究》获得一等奖;姚文等的4项课题分别获得二等奖;龙毛忠等的6项课题分别获得三等
23
奖。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征文演讲比赛,经过评选,资环学院博导陆柱教授的演讲《发挥党员先进作用,为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获得一等奖;后勤康舟和金山校区方素琴的演讲获得二等奖;化工学院李伟、外语学院曹沐霞和二机关张红的演讲获得三等奖。
会上,党委书记徐凤云勉励大家继续努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党委副书记潘洪祺着重强调了当前在学校的党建研究中应该加强宏观性研究,使我校的党建研究再上新台阶。
6月23日: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党委书记徐凤云在会上作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动员。她指出,要充分认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推动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举措。各级干部要加强自学、带头学好,领会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深刻领会执政为民的思想,多为群众服务,多为群众办实事。
6月25日:经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批准,依托我校的科技成果、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建立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学校研究决定:刘昌胜任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主任。
6月:学校袁渭康院士、王行愚教授、胡春圃教授以及涂善东教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分别聘为第五届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我校自行审批增补硕士点21个。
学校与加拿大汉伯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首先在金山校区合作培养物流专业学生。
7月1日: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传达教明电[2003]259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教育战线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及市教育党委下发的关于组织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通知精神。
会上,常委们讨论了学校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要点。常委们一致认为,在新学期,要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