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章喜明,胡景鑫,顾思阳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 广州 511436)
【摘 要】摘要: 就TQM理念下构建医学院校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做了1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树立以生为本和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建立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和模块,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与完善,构建了以“多元与分层实时评价、全过程管理与质量预警、动态管理与精确调控”为特点的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全程、全员、全面以及动态、精确的质量监控,为长效提高教学质量摸索出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5(017)012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TQM理念 【文献来源】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basic-medical-
education_thesis/0201250252744.html
随着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时代,以往注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正转向以注重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实施有效监控,可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外高校推行比较成功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QM)的理念和方法。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多为校院二级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既是学
校教学质量监督的重点也是难点,但现行的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基础医学院自2003年起,引入与借鉴TQM理念[1],即“学生满意、全员参与、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及依据事实进行管理”,树立“以学生为本和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坚持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建立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与模块,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与完善,这有利于构建医学院校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摸索长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构建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模块 1.1.1 课堂教学质量督导系统
1.1.1.1 教学督导子系统 该系统由院级教学督导专家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工作。定期遴选7-9名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且教学效果好的高级职称教师组成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组;制定《教学督导组的职责与工作条例》,对其工作职责、听课时数及要求均作了具体的规定。
1.1.1.2 教学管理干部监督子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由主管教学的院长、系室主任等管理人员对课堂教学质量开展检查与督导,制定了《关于建立学院各级管理干部听课制度的规定》,对各级教学管理干部每学期的听课时数及要求均作了具体的规定。
1.1.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1.1.2.1 学生评价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有理论课、双语课、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评价表,评价指标涵盖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价。
1.1.2.2 督导评价 教学督导专家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随堂听课,监控教学全过程及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理论课、双语课及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评价表,但与学生评价指标的侧重点及指标权重有所不同,评价表还包含对教师授课的总体评价及简要评语。
1.1.2.3 同行评价 教研室教师听课评价也是质量评价中一个重要指标。学院要求教研室每位教师每学期均要进行同行评教,定期进入网上实时评价系统给科室老师打分及评议。 1.1.3 考试质量评价系统
1.1.3.1 试题库命题与计算机阅卷 一是规范考核的过程管理。制定了《考试管理规定》等文件,对考试全过程及各个环节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二是把好试卷命题的质量关,制定试卷命题质量标准,各课程则制定完整的命题计划,注重考教分离,使用国家级试题库进行命题。此外,各课程均使用计算机阅卷系统进行阅卷,阅卷系统自动生成课程成绩单以及各类试题质量分析、统计图表。
1.1.3.2 考试分析与优化 一是考试分析与总结。各教研室对各年级专业的课程考试进行总结,根据计算机阅卷系统自动生成的有关统计数据,分析各类试题的命题质量,逐步更新和优化试题库。二是各课程试题库的建设与更新,建设并购进国家级试题库、名校试题库以及有自身特色的自建试题库。 1.1.4 毕业论文质量监督系统 该系统包括毕业论文的前期、过程与结果监控三个环节,其主要监督任务:一是把好导师资格审查关;二是把好选题审查与中期检查关;三是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关。此外,还要定期检查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纠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