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生物12月联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9 4:11: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解析: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中红色∶白色=2∶1,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C错。难度系数:0.75

15.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B)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含有m个碱基、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m-n个氢键 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假说-演绎推理发现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D.双链都含N的DNA分子在N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中含N的链占总链数 的比为1/2

n

15

14

15

解析:DNA中含n个腺嘌呤,说明有n个A-T碱基对,有m/2-n个C-G碱基对,共含氢键3m/2-n个,B错;双链都含15N的DNA分子在14N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含15N的链只有2条,DNA的总链数为2,故子代DNA分子中含N的链占总链数的比为1/2,D正确。难度系数:0.7 16. 白化病、黑尿症都是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将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如下图表示人体内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生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n+1

15

n

A.如果控制酶C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则会导致黑色素无法合成而形成白化病 B.若控制酶A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引起多个性状改变 C.图中表明一个性状可受多个基因控制

D.图中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图中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难度系数:0.9

17.在自然条件下,某自花授粉二倍体植物(2n=20)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图所示(图示其部分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 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属于不同物种

B. 图示四倍体植物的形成并未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过程

C. 若要测定图示四倍体植物的基因组DNA序列,则需测10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D. 减数分裂失败只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 5 -

解析:减数分裂失败既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A错;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杂交,得到的子代(三倍体植物)不可育,故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B正确;从自花授粉二倍体植物(2n=20)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可推知图示四倍体植物的形成并未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过程,C正确;自花授粉二倍体植物没有性染色体,故四倍体植物的基因组DNA序列,只需测10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D正确。难度系数:0.7

18.在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中,下列有关信号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电信号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的传导都是双向的 B.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都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C.至少要经历一次不同信号形式的转化 D.最终的效应可能是产生某种感觉

解析:在反射弧中,由于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故电信号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的传导都是单向的,A错;在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中至少要经历一次突触,故至少要经历二次不同信号形式的转化,C错;感觉不属于反射,D错,故选B.难度系数:0.5 1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遗传变异的方向

B.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较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某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绝对优势地 位,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C.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只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较多的种群,这是“收割理论”,B错;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难度系数:0.7

20.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B) ①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②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③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 ④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甘蔗田弃耕后,仍保留了原有的土壤甚至生物体的种子,故甘蔗田弃耕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最终演替至顶级阶段,由气候、土壤等条件决定,②正确;群落都有分层现象、都有垂直结构,③正确,故选B。难度系数:0.9

- 6 -

21. 如图2所示,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在一定浓度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S代表两种结构间的平均距离,记录s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 A.由图2可以看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远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B.用黑藻叶片进行该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在O-t时间段内,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D.若s在逐渐减小,说明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的浓度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及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图2中原生质体缩小,细胞膜与细胞壁离开的间隙很大,说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A正确。由于本实验观察的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黑藻的细胞质中叶绿体呈现绿色,不仅不会干扰实验现象,反而利于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相对位置。B正确。在O-t时间段内,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升高,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若s在减小,说明此时在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的浓度,D正确。难度系数0.65 22.如图甲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乙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甲图中的S型细菌全部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

B.甲图中bc时间段内,R型细菌因转化成S型细菌而减少

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沉淀物中完全没有放射性 D.乙图中如果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后不经过搅拌,在上清液中放射性要减弱

解析:甲图中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R型细菌转换而来,大多数是由转化而来的S型细菌繁殖而来,A错误。bc时间内R型细菌减少是由于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导致的,B错误。乙图中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由于总有少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上,所以沉淀中会有放射性,只是放射性很低,C错误。若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后不经搅拌,则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增多,上清液中的蛋白质外壳减少,因此放射性减弱,D正确。难度系数0.65 23.下图是颤藻细胞内某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示意图。已知AUG为起始密码子,UAA为终止密码子,该mRNA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A.图中涉及的核苷酸有8种

B.合成上述多肽链时,需要用到的tRNA有7种

- 7 -

C.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该mRNA中的一个碱基(箭头处)缺失,则该基因突变为其等位基因 D.若该基因中编码半胱氨酸的ACG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说明ACT也是终止密码 解析:图中只涉及到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通过观察发现图中共有9种密码子,其中一种是终止密码子,亮氨酸的密码子有2种,因此需要用的tRNA有7种,B正确。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等位基因,所以C错误。终止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的,不含T,D错误。难度系数0.50

24.某种植物(2n=28)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a控制(A对A和a为显性,A对a为显性),其中基因A控制红色素的形成、基因A控制蓝色素的形成、基因a控制黄色素的形成,含有相应色素就开相应颜色的花。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 A.该植物群体中与花色有关的基因型有6种 B.黄色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C.红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三种花色的植株 D.若亲本均为杂合子,则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

解析:该植物群体中与花色有关的基因型有3种纯合子,3种杂合子,共有6种基因型,A正确。黄色植株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项正确。若基因型为A+a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蓝花植物杂交,后代有三种花色,C正确,若亲本均为杂合子,则子代性状分离比为不确定。D错误。难度系数0.6 25.下列有关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错误的是C

A.若只考虑纯合二倍体生物常染色体上一个基因发生突变,显性突变个体当代即可表现出突变性状

B.若只考虑纯合二倍体生物常染色体上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隐性突变个体可能当代不会表现出突变性状

C.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是重组类型之一

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自由组合是基因重组类型之一 解析:若只考虑一个基因发生突变,显性突变个体aa Aa,当代表现出突变性状,A正确。隐性突变个体AA Aa可能与显性纯合子性状相同,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交换的是非姐妹染色单体,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难度系数0.7

26.某健康人从28℃的室内进入5℃的室外环境,有关其生理现象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在5℃环境中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大于28℃环境中的产热量和散热量 B.在5℃的环境中,体内的抗利尿激素比在28℃的环境中多

C.在5℃的环境中,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D.在5℃的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继而产生冷觉

解析:寒冷条件下,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低,与人体的温差较大,散热更快更多,为了维持体

- 8 -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届高三生物12月联考试题(含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5ice0mj303ibqw7s1xb7s7tu43ow500tm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