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测量——肢体长度的测量 1、上肢长度的测量
上肢长:病人坐位或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从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上臂长:体位同上。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 的距离。
前臂长:体位同上。从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到尺骨茎突的距离。
手长: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起始点开始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2、下肢长度的测量
下肢长: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置髋关节于中立位。测量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
离,也可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大腿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的距离。
小腿长:体位同上,测量从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距离或股骨外上髁到外踝的距离。 足长:将踝关节放置中立位,测量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的距离。 3、残肢断端的长度
上臂残端长度:测量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前臂残端长度:测量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大腿残端长:测量从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小腿残端长:测量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人体测量——肢体围度的测量
?常用皮尺测量肢体的围度(或周径),以了解患肢肌肉有无萎缩、肿胀和肥大。
?方法:用皮尺以适当的松紧度测量肢体围度,用同样方法在同一水平测量健侧围度,记录两侧
数值并进行比较。
?测量时注意皮尺与肢体纵轴垂直,松紧适度。
四肢围度的测量
?上臂围度:分别取肘关节用力屈曲和伸展体位,测量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大膨隆处围度。 ?前臂围度:前臂体侧自然下垂,分别测量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处和远端最细处围度。
?大腿围度: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测髌骨上方10cm处或髌上6、8、10、12cm处的围
度,记录时注明部位。
?小腿围度:下肢稍外展、膝伸展位。测量小腿最粗处和内、外踝上方最细处的围度。 残肢断端围度的测量
?残肢断端围度的测量是为了判断断端的浮肿状态和判定与假肢接受腔的合适程度。尽量做到每
周测量一次。
?上臂残端围度:从腋窝直到断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前臂残端围度:从尺骨鹰嘴直到断端末端每隔2.5cm测量一次围度。 ?大腿残端围度:从坐骨结节直到断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小腿残端围度: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直到断端末端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躯干围度的测量
?颈围:立或坐位,上肢体侧自然下垂。用皮尺通过喉结处测量颈部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
平行。
?胸围:立或坐位,上肢体侧自然下垂。测量分别在平静呼气末和吸气末进行。皮尺通过乳头上
缘和肩胛骨下角的下缘,绕胸一周。乳房发达的女性,可在乳头稍高第四胸肋关节水平测量。 (胸围可反映胸廓及胸背部肌肉的发育状况,还间接地反映肺容量。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时的胸围差,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呼吸器官的发育情况、呼吸肌肌力、胸廓活动范围以及肺组织的
弹性。一般人呼吸差6~8cm,经常锻炼者可达8~10cm,甚至12cm。)
?腹围:立或坐位,上肢体侧自然下垂。测量通过脐或第12肋尖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的围度,
注意皮尺于水平面平行。测量腹围时,应考虑与消化器官和膀胱内容物的充盈程度有关。
?臀围:立位,上肢体侧自然下垂,测量大转子和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最粗处的围度。
身高的测量
?被测者赤足,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角,以立正姿势背靠立柱站在身高计的地板上。上
肢自然下垂,躯干自然挺直,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保持接触。头部摆正,但不必紧靠立柱。两眼平视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处于同一水平线。测量者站在被测者侧方,用手将水平压板轻轻下滑,直至接触被测者头顶为止。测量人水平压板接触被测者头顶为止。测量人平视水平压板读数。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体重的测量
?将体重计放在平坦地面,调正0点。令被测者只着贴身短裤(女性可加乳罩)轻轻站立于秤台
中央。测量者调整砝码并移动游码至杠杠平衡后读数。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公斤。 体重
成人理想体重:体重(kg)=身高(cm)-100(身高在165cm以下);体重(kg)=身高(cm)-105(身高在166~175cm);体重(kg)=身高(cm)-110(身高在176~185cm)
儿童和青少年:2~12岁:标准体重(kg)=年龄*2+8;13~16岁: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理想体重上下10%范围内为正常值,超过理想体重10%~19%为超重,超过20%~30%为轻度肥
胖,超过30%~50%为重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
?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人体生长发育形态学评价 常用评价指数:
?身高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0%,表示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值。该指数受身高影响较大,身材越高,评价准确性越低。
?身高胸围指数=胸围(厘米) ÷身高(厘米) × 100%
?身高、体重、胸围指数=[体重(公斤)+胸围(厘米) ] ÷身高(厘米)× 100%。该指数包含了身体的长、围、宽、高和密度,能较好反映体格状况。
?身高坐高指数=坐高(厘米) ÷身高(厘米) × 100%,指数越大,躯干越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