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程序》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2010年3月我在技63班计算机上了一堂《办公自动化》中的“画图”程序的使用课。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将专业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明白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程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办公自动化》。由于该本教材相对比较老,所以上课时对教材内容在了一些调整,本次课程内容选自第二章 第四小节 Windows 系统操作中的画图程序的使用。本次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项目主要是:使用画图程序绘制一幅金秋的图片。授课内容: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第2.4小节部分内容。包括:
1、“画图”程序的使用; 2、文件、文件夹基本操作;
地位作用:本节课是第二章的开篇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高层次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对象:技工63班,是刚入学的新生 操作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差距大,不平衡。
现有知识:经过第二章前几节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方法。 个性特征:好奇,思维活跃,喜欢有声有色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应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创设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因材施教,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
【案例描述】
复习提问:鼠标及键盘的操作。 1、激趣导入
以一段带文字的flash短片引入,文字是: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材料呈现:多媒体播放音频朗诵、配乐等。 2、引导探究 (1)引导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所欣赏的散文在脑海中想象出其中所描写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学生:是一幅荷塘月色图。
教师:那么大家来说说看都有些什么景物呢? 学生:荷叶、荷花、风、荷塘??
教师:我们用一个有趣的绘图工具将文字变成图画。 学生兴趣高涨,参与学习 (2)探究
教师分析方案,与学生一起制定策略,并反复修改
(3)示范
根据制定的策略,操作示范演示:
启动绘图程序->新建文件->按顺序依次绘制天空、荷塘、荷花、荷叶、月牙、垂柳。
采用教师示范,同时学生复述示范过程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一幅荷塘月色图。
(4)引出新课题
教师:如何将作品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由此引入文件名、扩展名的概念,扩展名及文件类型的关系,保存文件的方法,并演示操作如何保存文件。
时间策略: 有月光的晚上 空间及角色策略: 天边的月牙,散落塘中的荷叶,能体现微风的垂柳,零星的荷花。 色彩策略: 天空---黑色或蓝色,荷塘---蓝色或墨绿色, 月亮---黄色,荷叶与垂柳---绿色,荷花---白色或粉色。 所需工具: 矩形工具,椭圆工具,笔刷工具,曲线工具,油漆桶工具。 3、上机体验
学生根据项目方案(策略),上机实践,自主学习,消化知识和熟悉操作。老师此时尽量少说或不说,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图像的其他效果设置(喷枪、取色、放大镜、选区、剪切、拉伸和扭曲、反色、透明和不透明、图像打印)。学生应该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项目实战
以一个flash短片,给出一个实际的项目及相关要求: 根据你的想象,绘制秋天的景象图。要求: (1)小组的形式完成实践。
(2)小组需对项目进行认真的分析,并给不同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总监、策划、方案、设计师),每个人都必须兼设计师。
(3)按角色,各施其责,每个组拟定并选出项目策略及实施方案。 (3)小组中每个成员创作一幅图,各小组进行自评,每个小组选出一幅作品参评。
5、成果评价
先由各小组陈述创作思路和方案,展示作品,由各小组代表组成的评判团进行评价。
6、教学小结
教师快速回顾知识和技能,突出重点和难点。 7、课后自测
学生在上机中完成交互式的课后测试题,并对自己所得分数进行分析,对知识和技能部分的题目,复习、巩固和加深。自测题中配有专门锻炼右脑思维的背景音乐,尽量让学生在一种放松、舒缓、沉着的环境中完成作业,在自测题中还设置了一些情商自测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评析】
一、巧妙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学生的通病之一是缺乏学习热情,有厌学情绪。如果老师在一次课的起头只是简单叙述本次教学的内容,然后就进行授课,就很难吸引住学生,从而教学效果也根本无法保障。所以在每次课上,首先要做的是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应该把
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
课程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带文字的flash短片《荷塘月色》,图文并茂并伴有背景音乐的散文朗诵将学生第一时间吸引了过来。优美的图片、音乐和朗诵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中。此时,学生不禁好奇而兴趣昂然:老师是要上计算机课还是上语文课,还是美术课啊?这样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们一起回想生活秋天的情景,分析描绘、表现秋天所拥有的景物的特点,然后确定该用计算机的什么工具来制作出来。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回答都要认真去聆听,无论对错,都要肯定他们思考的热情。老师还要适当的鼓励没有发表意见的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这场热烈的讨论中,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拥有成就感。同时通过这场讨论告诉学生:生活是艺术作品的源泉,艺术离不开生活,她是对生活的一种模仿和扩展。所以要热爱生活,要注意观察生活的细节,这样在设计的时候才能把握住作品的本质,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我们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主要教学法)
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分析: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助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情境教学法:(辅助教学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学生的认知具有情境关联性,特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对事件意义的理解,并全身心地投入进来。本次课程中有两次优美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开学学习。
分析: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审美情趣。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师对于学生学法的指导,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让学生掌握获取
知识的策略。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提出了如下几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小组学习法:(主要学习法)
学生个体差异大,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建立强弱搭配、团结协作的学习小组。
分析:个人的发展不能形成小组的发展,正如一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小组式学习法旨在引导学生在分组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获得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学会如何去形成一个团队,发挥团队精神,帮助他人与获得他人帮助,以实现小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2、探究式学习法:(辅助学习法)
打破学生旧有的学习习惯和思想惰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分析:学生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时容易偏离目标,所以应指导学生锁定目标,围绕目标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自己查找错误,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案例反思】
在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教会学生软件的操作和拥有实际的运用能力是同等重要的。但中职学生大多喜欢操作课而讨厌理论课。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讲授操作方法,然后布置学生练习。长期下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了软件的操作方法,光动手,不动脑,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缺乏独立应对实际的运用的能力。所以老师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加入对作品的分析和介绍,将理论和操作巧妙的联系起来。
我的课程设计思路是,探究新知——项目实战——教学小结——课后自测,是先“理”后“兵”。先“理”是把动脑的部分放在前面,运用各种生动的教学手段,鼓励和引导学生先去思考作品的特点,再探讨怎么做才做的更好。后“兵”则是教给他们运用软件的方法和技巧。实际上一个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构思占整个工作量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所以养成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将这样的教学模式贯穿在办公自动化课程中,长期以往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