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企业内部市场化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作者:陈艳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 要:市场化改革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与发展动力,是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内部市场化运作是企业引进市场机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面对信息化以及市场化的形势,多数企业都在探寻自身转型的新思路。为适应新时期的市场化,企业有必要运用多样的措施与手段来健全各项制度,建立符合市场行业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薪酬与业绩挂钩力度。因此可以得知,内部市场化对于各行业的企业来讲都是深化改革过程中思想观念的一次新洗礼,是收入分配和利益调整的一次大变革,必须深刻理解推进实施全方位的市场化转型。企业在融入市场化的整个进程中,要利用市场化的思维对现有管理进行规范和整合,进行服务化管理。考核激励是推行内部市场化的管理动力,企业要从源头入手逐步健全适合自身的激励机制与考核制度,着手构建确保因地制宜推行多层次的考核激励机制,在企业的价值創造中发挥牵引、激励和价值分配的杠杆作用。
关键词:企业内部市场化 健全 考核激励 措施 价格体系
随着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在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为了突显自身具备的竞争优势,企业有必要推进自身的内部市场化,通过运用多样的创新措施来实现全方位的市场化转型。由此可见,企业如果要拥有更显著的竞争优势,前提应当落实于提升人才素质。企业只有拥有了多层次的专业人才,才能服务于自身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推行考核激励的相关措施,基本宗旨就在于吸纳优良人才,在此前提下服务于企业各项日常事务的全面进步。因此经过分析可知,内部市场化的全过程不能缺少考核激励,企业在健全考核指标与激励措施的同时就能拥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实力,逐步提升自身具备的市场竞争地位。 一、内部市场化的基本特征
企业推行的内部市场化,指的是把市场机制运用于全过程的内部运行,针对各个流程的企业管理都运用了市场化措施。具体来讲,企业内部市场化通常都会涉及到上下道的不同工序,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特定比例的利润。下道工序应当购买来源于上道工序的制成品,而后获得相应的收入;针对物资成本进行相应的扣除处理,而后获得特定的工资以及利润。由此可见,企业内部一旦引入了买卖关系,那么企业日常生产的各种产品就具备了更明显的商品化特征。 从管理的视角来讲,内部市场化也就意味着全方位的管理转型。这是因为,市场化不应当局限于行政规划,而是需要借助价格体系来构建多层次的市场关系。在价格杠杆与价值规律的主导下,企业就能拥有全新的经济关系。在自我调控的前提下,针对整个的经营机制予以全面
的改善,进而体现了多层次的管理模式转型。内部市场化运用于新时期的企业转型,上述措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具备的市场化意识,进而体现了更加健全的市场化模式。
从本质角度来看,内部市场化在根本上符合了新形势下的管理转型,企业内部因而具备了体系化的特征。面对市场化给企业带来的竞争风险,企业有必要运用全新的模式,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的市场化方式。实质上,企业如果要突破陈旧的机制,则应当抵御多样化的市场竞争风险。同时,企业在致力于构建全新体系的过程中,也可能将会面对潜在的风险与缺陷。经过上述分析可知,企业内部市场化实质上属于漫长的历程,企业应当运用市场化的思路来剖析内部市场化涉及到的各项问题。 二、考核激励制度的重要价值
考核激励制度,指的是运用阶段考核的措施来实现相应的激励,进而体现了考核激励的宗旨与目标。由此可见,开展考核激励的关键应当落实于平日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评估得出各个时间段的职员绩效。针对企业内部的职员而言,开展全方位的考核激励有助于提升综合性的竞争实力,进而改善整体的业绩水准。考核激励制度在根本上构成了新时期市场化的关键部分,具体来讲包含了如下的重要价值。
首先,在现阶段的人力管理中,考核激励应当属于不可或缺的流程与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在客观上不能缺少绩效考核,在这其中涉及到多层次的管理流程。通常情况下,人力管理都应当包含设计规划、人才聘任、人力培训、考核激励、设计薪酬以及处理劳动关系。在上述的各个模块中,绩效考核本身构成了其中的核心与关键。企业如果要给出特定的决策,那么前提应当落实于考核激励。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内部考核,给出特定的反馈建议,进而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决策根据。由此可见,企业如果要顺利开展全过程的人才聘任以及人才培训,则应当拟定更加科学的考核指标。
其次,开展全方位的考核激励,应当能够服务于经营实效的全面提高。在企业的内部,各种类型的职员都具有各自的特征与优势。企业如果要全面激发职员本身的积极性,则有必要健全考核制度以及激励制度。这是由于,适当运用激励措施有助于消除职员的畏难心理,对于潜在的创造热情也进行了全面的激发。
第三,考核激励还可以用来激发活力,实现职员个体的价值,同时也符合了内部监督的宗旨。管理者借助定期考评的模式来评估职员本身的业绩能力,进而给出了精确度更高的考评结论。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员工是否具备特定的岗位能力,直接决定于各个时间段的考评结论。在开展绩效考评之前,先要对此设计多层次的考评指标,其中不仅涉及到业务指标,同时还要纳入日常态度、竞争意识与创新潜能等多样化的指标。通过考核激励的全面展开,员工就能拥有相对更广的个人提升空间,同时也有助于透明化以及公开化的企业建设。 三、推进内部市场化的可行措施
作为管理者应当明确:企业如果要全面推进内部市场化,那么并不能够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很可能涉及到多样化的措施与途径。由此可知,内部市场化具有很强的渐变性特征,企业有必要密切结合市场化与计划的两种要素。在企业的内部,各个部门有必要密切配合,共同拟定通用的内部价格机制,从而紧密结合市场化与价格管理。由此可知,内部市场化并非绝对排斥行政性的企业管理与企业规划,而是要把宏观规划与微观市场密切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企业管理实效。企业只有稳步予以推进,才能突显内部市场化的综合效益。 1.转变理念与认识。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应当明确:内部市场化如果要致力于全面推行,前提应当落实于理念与意识的更新。这是由于,内部市场化不要局限于浅层,而是应当探求深层次的内涵,因地制宜推行全过程的内部市场化。从现状来看,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具备各异的市场化现状,对此不应当予以照搬,而是要紧密结合自身所处的真实状况来实现全方位的改进。在转变基本理念的前提下,企业就要从源头入手,强化与之有关的内部组织。具体来讲,企业针对内部市场化有必要设立专门性的小组,负责开展全方位的日常组织领导。从微观角度来讲,内部市场化不应当缺少必要的辅助措施,确保多方都能致力于密切配合,共同提升内部市场化的整体效益。这是由于,如果单纯凭借某个部门,那么很难推进全方位的内部市场化。企业唯有推进了多层次的组织引导,才能突显内部市场化的整体效益。
2.促进机构整合。目前的状态下,仍有一些企业推行了单一化的内部职能,对此并没有实现全过程的转型。受到单一组织与单一职能的约束,企业仍沿用了传统模式的计划管理。由此可见,企业如果要拥有更高层次的市场化效益,则有必要整合并且重构自身的内部机构,确保实现全面整合与重新梳理。例如:企业针对现有的生产职能、管理职能及其他各项职能都要予以分离,进而从源头上避免了管理失控的不良现象,扫平市场化进程中的各项阻碍。 3.健全价格体系。结算价格是内部市场化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市场化不能缺少最根本的价格要素,价格构成关键性的结算根据。要拥有更健全的内部市场化机制,必须从源头上健全相应的价格体系。具体的措施为:企业在构建定额的前提下,就要着手构建多层次的价格机制与价格体系。此外,内部市场化本身也构成了往复循环的全过程,其中涉及到结算与核算等关键措施。从现状来看,企业要致力于健全内部性的核算机制,遵照市场化的宗旨来分配结算与核算的成果。由此可见,内部市场化要把核算与结算作为切入点,才能致力于全面完善现阶段的市场化机制,同时也健全了与之相应的基础性工作。 四、健全市场化绩效考核机制
考核激励制度在内部市场化体系中占据了很关键的位置。企业如果要健全内部市场化新时期的考核激励机制,那么有必要关注自身的缺陷与弊病所在。较长时期以来,考核激励都表现为形式化的状态,同时也体现了相对较强的随意性特征。良好的管理体系体现在企业如何制定和执行激励考核机制,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与市场化对接并可持续完善的绩效、薪酬体系,从人员进、管、出三个环节落实市场化原则,坚持推行量化考核和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表现与薪酬、职级调整、淘汰机制直接挂钩。用激励考核制度来整合管理公司各个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