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教学计划
【 知识点】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 分 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 分 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教学目标】
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2 .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时安排】
1 .分数的意义? ? ? ? ? ? ? ? ?? ? ? ? ? ? ? ? 5课时
2 .真分数和假分数? ? ? ? ? ? ? ? ?? ? ? ? ? ? ? 4课时
3 .分数的基本性质? ? ? ? ? ? ? ? ?? ? ? ? ? ? ? 2 课时
4 .约分? ? ? ? ? ? ? ? ?? ? ? ? ? ? ? ? ? ? 6 课时
5 .通分? ? ? ? ? ? ? ? ?? ? ? ? ? ? ? ? ? ? 4 课时
6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 ? ? ? ? ? ? ?? ? ? ? ? ? ? 3 课时
整理和复习? ? ? ? ? ? ? ? ?? ? ? ? ? ? ? ? ? 2 课时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 ? ? ? ? ? ?? ? ? ? ? ? ? ? ? 2 课时
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
【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教材第60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 ㈡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产生的;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能
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产生。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产生。
【教具准备】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二)探究新知 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 .计算。
教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 l ÷ 2 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 .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愿意说说你的收获吗?
第二课时:分数的意义
3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教材第61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㈡过程与方法: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
“1 ”表示;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
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
示;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 ”。
【教具准备】投影,练习投影片,长方形、圆形纸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教师板书)
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教师举例并板书: 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
学生乙: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根绳子的。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单位“1 ”。 ( 1 )动手操作。
教师:如果用图表示,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 学生展示成果。
( 2 )教师投影出示图片。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