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谏太宗十思疏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福祉 .B.夫在殷忧殷:深 .
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前进,进取 .D.简能而任之简:挑选,选拔 .C[C项,冲:谦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A.???则智者尽其谋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C.???失其所与,不知??则思知止以安人D.?
?虽董之以严刑?
C[C项,均为“所字结构”,与后面的动词结合在一起相当于名词。A项,副词,表反问,难道/代词,他们的。B项,表假设,那么,就/表判断,相当于“是”。D项,连词,来/介词,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则思知足以自戒 ..C.则思虚心以纳下 ..
D.巨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B[A项,古义,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今义,走路。C项,古义,使心虚;今义,谦虚。D项,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4.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省略句) B.虽董之以严刑(宾语前置句)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 D.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 B[B项,状语后置句。]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1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导学号:51362085】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听说,想要求得树木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2)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们的忠诚。
6.请把下面的一段话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他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进程的受到人们崇敬的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古人的比喻。____①____。历代开明的君主不敢忘记。《华严经》上说:“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破器浊心之众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像。”清净的水器,永远会映现出物体的影像,但是破器皿、污浊的心,____②____。为什么呢?清净的水好像一面镜子,当然可以影显万物;而破了的水器无法盛水,污浊的心,也看不到自己的面容,____③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百姓能维系政权,也能推翻政权②则无法彰显事物本来的面目③自然也就见不了自己的本性了
8.假如你是唐太宗,请你给魏徵写一段话,表达读了《谏太宗十思疏》后的感受。要求内容充实,用语得体,不需要写称呼、署名等,80~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2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魏徵上疏是正值太宗追求享乐之际,太宗的反思和感悟应扣住这点,并主要是谈谈读了这篇疏之后的获益。
【答案】 如今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我似乎放松了警惕。但读了你的劝谏书后,我深深地反省,要想使国家免蹈前朝覆辙,就必须居安思危,竭诚待下,才能实现爱卿所说的“鸣琴垂拱,不言而化”,那样我也就问心无愧了。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了文字,完成9~12题。
【导学号:51362086】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徵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
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徵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徵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知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
[注]
。人有告之者陛下
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注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注】 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
B.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
C.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3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
D.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
A[根据文中的标志词称谓“陛下”“少卿戴胄奏”“大理”“者”和句意进行判断。]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庙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 B.“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也用“海内”指中国。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远夷”中的“夷”,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自称华夏,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
D.“县丞”,古代地方官职名,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地位一般仅次于县令,协助县令,掌办事、文书、仓库、监狱等事务。
A[A项,“贞观”,不是庙号,而是年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徵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徵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C[C项,唐太宗是想杀柳雄,不是杀戴胄。]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的,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2)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后,(才知道)我的过失已足以令人吃惊。
【参考译文】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4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徵说:“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徵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遇,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徵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徵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勉强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在哪些事情上是这样的?”魏徵回答说:“即位的初期,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劝谏说:‘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陛下就把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他,价值百万元钱。有人说:‘孙伏伽所说的是一般的道理,而所赏赐的太优厚了。’陛下当时说:‘自我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这就是引导大家进谏。徐州司户柳雄对隋朝留下的人,妄自给予俸禄等级。有人控告他,陛下就命令柳雄自己坦白,不坦白就给他定罪。柳雄始终坚持说是照实办理,最终不肯坦白。大理寺查究得知柳雄的欺诈,将对柳雄处以死罪,少卿戴胄禀奏说,按照法律,只应处以徒刑。陛下说:‘我已对柳雄裁断完毕,只应处以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我的话对,请立即把我交到司法部门去。罪不该死,不能乱用酷刑。’陛下很生气地派人去杀柳雄,戴胄拉住不放,反复达四五次,然后赦免了柳雄。于是对司法部门的人说:‘只要能为我这样坚守法制,难道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这就是以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劝谏。往年,××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犯圣上旨意,陛下认为是诽谤。我上奏说,上书不激烈迫切,不能激励国君的意志,激烈迫切就相似于诽谤。当时虽然听从我的话,赏赐了物品二十种,思想上却很不舒服,这是难于接受劝谏。”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后,(才知道)我的过失已足以令人吃惊。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的话。”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习题资料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