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从上学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 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 与记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2.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
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 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借助实践活动, 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
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 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 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步体验“1 千米”“1分米”“1 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
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 会读统计图表, 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1 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 并能作出
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 设计实验小学示意图。
2. 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 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 走一走 10 米大约有多少步, 100 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 1000 米大约有多少步。
5. 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 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
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有以下措施: (一)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二)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
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
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一、 除法 ,,,,,,,,,,,,,,,7 二、 方向与位置 ,,,,,,,,,,,, 三、 生活中的大数 ,,,,,,,,,,,9 四、 测量 ,,,,,,,,,,,,,,, 整理与复习 ,,,,,,,,,,,,,,,2 五、 加与减 ,,,,,,,,,,,,,,1 六、 认识图形 ,,,,,,,,,,,,, 七、 时、分、秒 ,,,,,,,,,,,,5 数学好玩 ,,,,,,,,,,,,,2 八、 调查与记录 ,,,,,,,,,,,,
总复习 ,,,,,,,,,,,,,,3
课时
2 课时 课时
课时 2 课时
课时 2 课时
课时 0 课时 7 课时 课时
专业资料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