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化学全册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2 14:16: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总结: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酸 → 化合物+H2↑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一般形式:A+BC → AC+B)。

置换反应的金属活动性要求是:以强换弱。

金属单质 化合物溶液(可溶于水)

特例:⑴ K+CuSO4≠K2SO4+Cu 2K+2H2O=2KOH+H2↑

2KOH+CuSO4=Cu(OH)2↓+K2SO4

⑵ Fe+2AgNO3=Fe(NO3)2+2Ag Fe+2AgCl(难溶)≠FeCl2+2Ag

?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方案一: 用FeCl2溶液、铜、AgNO3溶液进行实验 Cu+3FeCl2 ≠ 2CuCl3+3Fe Fe>Cu Cu+2AgNO3 = Cu(NO3)2+2Ag Cu>Ag 总结:Fe>Cu>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 验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现 象 溶液的蓝色变浅,铝丝上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铜丝上附有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化学方程式 2Al+3CuSO4=Al2(SO4)3+3Cu 方案二: 用铁、CuSO4溶液、银进行实验 Fe+ CuSO4 = Cu+FeSO4 Fe>Cu Ag+ CuSO4≠Ag2SO4+Cu Cu>Ag 铜丝进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进入硫酸铝溶液中 Cu+2AgNO3=Cu(NO)3+2Ag

总结: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

25

里置换出来。 注 意:

1. 酸应用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不使用挥发性酸(如浓盐酸)制取氢气,因为挥发性酸会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2. 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的盐必须溶于水,若生成的盐不溶于水,则生成的盐会附着在金属表面,阻碍酸与金属继续反应。盐必须为可溶性盐,因为金属与盐的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3. 钾、钙、钠等非常活泼的金属不能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使用: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3. 当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时,活泼的金属总是先置换那些最不活泼的金属离子。 4. 当多种金属与溶液反应时,总是更活泼的金属先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几种金属单质的图片

铜 铁 铝 金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常见的铁矿石

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 二、铁的冶炼 1. 原料:

铁矿石、石灰石、焦炭、空气。 2. 反应原理:

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3. 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4. 现象:

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粉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5. 设备:高炉。

6. 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C+O2 CO2 CO2+C 2CO Fe2O3+3CO 2Fe+3CO2 CaCO3 CaO+CO2↑ CaO+SiO2 CaSiO3

高温高温点燃高温高温高温26

?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变为炉渣CaSiO3。 7. 纯净物与含有杂质物质的换算关系

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混合物的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三、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铁锈蚀条件的探究

结论:氧气和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它的主要特点是疏松、易吸水。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⑵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刷漆、涂油、烤蓝、搪瓷。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制成合金钢,如不锈钢。 ?金属资源保护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防止金属腐蚀;金属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严禁乱采滥挖;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钛和钛合金——21世纪的重要金属

钛(Ti)和钛合金被称为“21世纪的金属”、“未来的钢铁”。钛和钛合金有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等优点。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而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说 明:

⒈溶质、溶剂的状态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

⒉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⒊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⒋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⒌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相同。

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各成分都不会分离开来。即看不到分层、沉淀或放出气体的现象。 ?悬浊液、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悬浊液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

27

物。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成。 ?乳化现象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他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油滴能随水流走。

注 意:

用洗涤剂去油污发生的是乳化现象,用汽油去油污发生的是溶解现象,二者原理不同。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水和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和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还能继续溶解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转换方法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转确定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在一定的温度下,观察是否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若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①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同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二、溶解度

?溶解性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做溶解性。 20℃时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如下表: 溶解度∕g 溶解性 ?溶解度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

28

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受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的影响。

?溶解度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②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过饱和状态(或溶质未完全溶解状态)。 ③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不是饱和状态。

④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曲线呈“陡升型”,如硝酸钾。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呈“缓升型”,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曲线呈“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结晶

定义: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 影响较大的物质。 ?气体的溶解度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叫做该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比较 定 义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①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定量表示。 表示意义 ②表示某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关系。 温度要求 溶剂的量 与温度有关 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 ①是溶液浓稀的定量表示。 ②表示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关系。 与温度无关 不一定 29

搜索更多关于: 初中化学全册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 的文档
初中化学全册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65ca9hdsi6bod04q700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