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帮期末论文
中国商帮的论文
徽商的成功之道
2016年6月14日星期二
中国商帮期末论文
摘要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现今徽商概念多泛化指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精神现代价值:敏锐的创业眼光,进取的人生态度,诚信的处世风格,合作的人际关超首的契约意识
关键词:维护封建势力 贾而好儒 经营之道精神
徽商发展在唐宋,辉煌在明清,是个富有激情与创造力的商帮。他们经营范围较大,从棉(布)、粮食到典当、文具笔墨、茶叶等。他们一般从小就外出经商、进军城市,在每一个有商机的地方,皆可看到徽州人矫健的身影与出色的业绩。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商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宗族整合势力的优势,挤垮一个个商帮,占领一座座城市,并回到本土大力兴师重教,培养后代。这其中带给我们的是锐意进取,吃苦耐劳,敢于挑战的冒险精神,在中国古代中庸之道为主流的社会形态下显得十分耀眼。 徽商历史代表人物较多,从红顶商人胡雪岩到今天巨人集团的史玉柱,这些都是今天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
中国商帮期末论文
一、徽商与封建统治的关系
徽商虽然在明清时期称雄整个商界,但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地位依旧低下。“黄山旧案”使徽商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寻求政治的庇护,依附封建势力,才能保全自己,获得商业利益提高社会地位与威望。 1、 对封建官员的巴结逢迎 徽商的足迹“几遍禹内”,每到一处,比广交名流。他们“贾而好儒”,经商之暇,手不释卷,虽为商人,但是谈吐风雅,有士人标格,加上徽商的资本雄厚,对各级官员慷慨解囊,因此士大夫很乐于与他们交往。
他们在官员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帮助,此时的雪中送炭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官员的信任,虽不能说涌泉相报,但是也能照顾一二。再者,便是与官员联姻,“经济、政治联姻”从古至今屡见不鲜。从徽州家谱中随处可见徽商中,尤其是一些大商人总是和封建官员有联姻关系。如休宁程次公“席故饶用贾起富”;“其婚姻借郡中名公卿”。 2、 坚定的维护封建统治者
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因为他们深知,没有国家的安定与统一,就不会有个人事业的兴旺和发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奠定了徽商成功的政治基础,寻求了政治庇护,在商业中获得了有利条件。
二、徽商的儒贾观
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徽州,既是一个徽民\以贾代耕\、\寄命于商\的商贾活跃之区,又是一个\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文风昌盛之乡。在历史上,贾与儒的密切联结,成为徽州商帮的一大特色。传统世代的儒化徽商,一方面促进了徽州故地的儒学繁荣,另一方面反过来又借助于儒学对徽商的商业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徽商之所以\贾而好儒\,一则因为商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运动错综交织,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万端,作为商品经营者须有相关的商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市场形势,当机立断以获厚利。同时,随着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同行业之间以及各行业之间的交往关系日益密切,这又需要商人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才干,方能在商海中大显身手。如此从贾就要与业儒结下不解之缘。二则因为商人自我完善人性品格的追求。徽州素称\礼让之国\,尤其在宋代新安理学兴盛之后,崇儒重学的风气日益炽烈,这样的社会环境致使徽商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和影响,加上徽商中许多人自幼就接受比较良好的儒学教育,孔孟儒家的思想说教、伦理道德,自然就成为他们立身行事、从商业贾奉守不渝的指南。
明代歙商郑孔曼,出门必携书籍,供做生意间隙时阅读。他每到一个地方,商务余暇当即拜会该地文人学士,与其结伴游山玩水、唱和应对,留下了大量篇章。同乡人郑作,也嗜书成癖,他在四处经商时,人们时常见他\挟束书,而弄舟\。所以认识郑作的人,背后议论说:他虽然是个商人,但实在不像商人的样子。
还有歙县西溪南的吴养春,是明代万历年间雄资两淮的显赫巨贾,祖宗三代书香袅袅,家筑藏书阁,终岁苦读。日本侵入高丽(朝鲜)时,朝廷出兵援助,其祖父吴守礼输银三十万两,皇赐\徵任郎光禄寺署正\;其父吴时俸,皇赐\文华殿中书舍人\;他和兄弟三人也同被赐赠,史书曾有\一日五中书\之称。
他们有的是在实践中雅好诗书,好儒重学,\贾名而儒行\,抑或老而归儒,甚而至于在从贾致富使\家业隆起\之后弃贾就儒。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粗通翰墨,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蔼然有儒者气象。如旌阳程淇美\年十六而外贸,??然雅好诗书,善笔丸,虽在客中,手不释卷。\(《旌阳程氏宗谱》)再如休宁商人江遂志行贾四方时,\虽舟车道路,
中国商帮期末论文
恒一卷自随,以周览古今贤不肖治理乱兴亡之迹。\(《济阳江氏族谱》)有的则劝令子弟\业儒\攻读,以期张儒亢宗。于是徽商之家,多以\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乎\的识见和态度,往往是\延名师购书籍不惜多金。\(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盼望子弟能够\擢高第,登仕籍\,从而振家声,光门楣。正是\世族繁衍,名流代出。\与此同时,不少徽商还毫不吝惜地输金捐银,资助建书院兴私塾办义学,以\振兴文教\。
徽商以\贾者力生,儒者力学\为基点,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而集于一身,迭相为用,张贾以获利,张儒以求名。
三、资金经营之道
徽商资金组合形势复杂多样,他们对徽商的影响很大。资金组合形成庞大的网络体系,将徽商紧密联系。资金组合需要相互信赖支持,因此更多的发生在同乡同族中,这种资金的结合,用强化了他们之间的地缘与血缘关系,使商帮的结合更牢固。通过贷本经营、合资经营、委托经营称雄全国。
徽商的借贷非常普遍。早期,徽商出生贫寒,必以借贷经商。再者徽商以盐、木、茶、粮等行业都是大宗交易,耗资巨大。即使是资本非常雄厚的富商也难免借贷资金,乘时逐利。
在明代时,徽商的合资经营就非常的普遍,并且当时的合资经营制度已经相当发达,合资人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契约的形式规定下来。入清以后,徽商的各行各业间均存在合资经营的实例。合同经营更加完善,在合同中不仅区分了商业利润中官利与红利分配的时间都分别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此外,徽商中将资金委托给他人也相当普遍,大体可分为附本经商跟职业经理人。其中“附本经商”是委托人将无人经营的少量资金交付于财力较强又善于经营的受委托人,受委托人以自有的资本为主体从事商业活动,委托人从中获利。 四、徽商精神 1、进取精神
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商走出家门,他们一般以小本起家,闯荡商海。商海浪涛汹涌,凶险异常,一不小心就会搁浅甚至是沉没。然而徽商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受到挫折之后,并非一蹶不振,从此便销声匿迹,而是义无反顾、百折不挠,不成功决不罢休。许多徽州大商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2、竞争精神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徽商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他们所从事的五大行业:食盐、粮食、木材、茶叶、典当无不是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而随机经营的。正是由于他们能够随时观察市场,根据市场变化审时度势,因此面对同行业的竞争,他们时时能走在同行业的前面,能够出奇制胜。 3、勤俭精神
大多徽商是从小本起家,不畏艰难,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经过了一番奋斗拼搏,最后才建立了自己的基业,成为富商大贾的。“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因此,他们虽然致富,但日常生活仍旧保持在家时的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教育子孙。 4、奉献精神
这突出表现在大量徽商发财致富后,以种种“义行”、“义举”来奉献社会。徽商由于“贾而好儒”,因而绝大多数人在经商活动中比较重视人文精神、讲求理性追求。虽然致富,但他们依然自奉俭约,克勤克俭。不过一旦当他们面对国难民困或旱荒水灾时,却又会慷慨解囊,
中国商帮期末论文
将财富奉献给社会。 5、团队精神
徽商是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结成的商帮团体。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地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阿兴、徐德云.中国商帮[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孟林高.晋商、徽商成功之道[D].全国商情:分销时代, 2009(11):35-36 [3]赵华富.明清时期徽州的儒贾观[N].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6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