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6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9:44: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大家把这首词快速背下来。检查背诵。

3.辛弃疾的《丑奴儿》这首词更有意思,大家欣赏一下。 出示:找学生读一读。

4.辛弃疾还写了许许多多悲壮、豪放的爱国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词以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蛮?书江西造口壁》,同学们课外可以去读一读。

大家也可以诵读一下其他的宋词 。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延不绝的情。大家去读一读,背一背,亲自感受一下它们无穷的艺术魅力吧!

(九)板书设计:

26 清平乐 村居

南宋?辛弃疾

景美 溪上青青草

安居乐业

儿子 勤劳 孝顺 可爱

附《清平乐 村居》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会写

1.练习书写生字,先读贴,在描红临写,争取做到写正确、工整。对照课本

自查,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我读了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正确 规范 2.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茅檐 低小 吴音 翁媪 鸡笼 莲蓬

3.同学们,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美,想想这首词在哪些地方需要停顿,请用“/”标出。 三、我会思考

1.通过预习,我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2.《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是( )朝词人( )写的一首描写( )的著名词作。“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 )。 这首词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3.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在书上做出记号。 四、补充材料: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21岁就参加了抗击金人的义军,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后来担任过很多军职。他极力主张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张、政策,可惜的是都没有被采纳。而到了他42岁的时候,却因为别人的谗言(chán yán)陷害而被解除了职务,退居到现在的江西省,一住就是18年??壮志

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

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战;在文学上,他著作颇丰,赫赫有名。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晚年他隐居在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诗词,深受人们的喜欢。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本堂课中我努力做到了如下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更加丰满,更加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走进了《清平乐 村居》那美妙的意境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既是古训,也是这位文豪自己的切生感受,既然这样,我们读诗词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停住自己的脚步,用自己的心去迎合那个时代的节奏,与时代产生共鸣。所以在学文之后,我引入作者辛弃疾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明白写这首词的意义所在,从而引出“安居乐业”这一主题,使词的思想含义得到升华。让学生有所思,用自己的思想去填补那一个个空白,从而真正的走进文章、走进作者。

3.第七个环节的课堂小练笔,既有效地带领学生走进了古诗的意境,走进了作者,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读书很重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学习这一课时,学生读得比较多,但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学生读得比较平淡,没有读出词的韵味。

教学建议:

1.这首词意境非常美,可以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2.小儿的“无赖”可以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写一写是否更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小儿的“无赖”?

搜索更多关于: 26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的文档
26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663t8b7cm667gj1z1sw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