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5:00: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在中六班的第一天,王洁老师的热情去除了我对这里的陌生,而且孩子们的眼神充满了惊讶、热情和兴奋。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头。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孩子们就当我没存在感,遇到什么开心的事、麻烦的事总是找王老师,我一下子觉得很失落,我在想,用什么方法能让幼儿知道我这个新老师跟王老师一样,都很好,很厉害呢?每个幼儿都喜欢鼓励和表扬,有一次在户外活动时,有一个孩子自己摘小树叶玩搬运工的游戏,旁边的幼儿看到后,赶紧跑过去劝阻他,但是,他还是不听自管自的继续摘小树叶,这时,我只是在旁边关注,看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只见其他幼儿看到后也来劝他,好多孩子都介入了其中。他开始反抗了,去推离自己近的幼儿,不让他靠近自己。这时,我走过去微笑地说:“你在做什么好玩的事呀?”他说:“我在搬东西造房子。”我说:“你会造房子,真厉害,你用什么造房子的呀?看,这棵小树怎么了?怎么好像没力气了,弯着腰呢!好可怜!”我指了指旁边的那棵被他破坏的小树,他心疼地去帮他扶扶正,我趁机说:“这棵树没了小树叶一定很痛,我们要保护小树,我们做它的爸爸妈妈好不好?”只见他高兴地答应了并改成搬运小石头和泥,还让我跟他一块儿玩,这时好多孩子围了上来,大家玩起了造房子。从这件事上,给我很大的启发,如果我强硬的让孩子不要去折树,她肯定有逆反心理。我也很难取得孩子们的信任。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心里的疑问。用一颗童心去看待幼儿,走进幼儿的世界,成为幼儿的好朋友。比如,在中饭后,我们班的幼儿有一个折纸活动,我教孩子们折纸,下午有时会有一个地上涂鸦的活动,我就教他们画小动物等,不放过一切与幼儿接触的机会。经过两三天的努力,孩子们有事开始主动来找我了,这时,我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才被平凡的运用,我才觉得自己真正是孩子心目中的教师了。

由于孩子们对我的信任,我帮屠老师解决了很多事情。从中,我也领悟了很多的方法。如在早晨时,你要大胆的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在交谈时要亲切不拘束,取得家长的信任。在孩子吃午饭时,不要看到吃得慢的孩子就只想到去喂,而是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孩子,让他有一种我碗里的饭只剩几小口了的意识。你最好告诉她还有几口饭就吃完了。这样幼儿会对吃饭感兴趣,因为里面还有数数,还有和别的孩子比赛的意味。这个方法很不错,有好几天都不用老师来喂。在睡觉时,我经常告诉幼儿睡着了可以梦见好多好玩的事呢,我还征求老师的意见,让幼儿把梦到的事情写在口述本上,但没有做梦的幼儿或忘记了做什么梦的幼儿不写也没关系,告诉幼儿,老师想分享你们的梦,并表扬睡着的幼儿,这样,哄幼儿睡觉不再是那么麻烦的事了。在离园时,与家长亲切交谈,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告诉家长,检查幼儿的东西有没落下并与孩子和家长告别。在园凡是都要先思考后做事,与指导老师合作,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导方法。

以上是我一部分的保育心得。在教学上,我认真做好上课笔记,了解老师上课的思路以及为何这样上的原因并问自己如果是我上课,我会怎样上?以此来取长补短。经过这几天的观察与思考,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展了我的教学,我上的是语言课,主题是梨子小提琴,这堂课中插入了音乐欣赏、角色表演等方法,上课过程中有时孩子太积极会安静不下来,这时,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借助故事中的人物,来让幼儿安静下来。当时,我把图片藏在了黑板后面,对他们说:“我好害怕啊,你们太吵了,我不敢出来了!”结果,效果很好,他们都安静了下来。上课过程中,我感到很快乐,让我忘记了时间,上了40几分钟才结束。虽然,课上的内容超过了我的预设内容,但没有脱离目标,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这次教学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什么叫做随机应变,也感受到学好幼儿心理学的重要性。我总结以下几点,上课要注重预设与生成,语言丰富童趣、表情生动、与幼儿的互动性强、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用一颗童心来教育幼儿才不会在课上露出一两句幼儿难以理解的成人语言。在游戏课上,我以为很简单,没多加考虑就直接上,因为我知道幼儿很喜欢游戏,结果幼儿只顾自己玩,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全体乱了套,指导老师亲自上了一堂我的课给我看,课后并跟我讲了我的不足之处,我受益匪浅。其实,在游戏时,我们要注重情境,用幼儿知道的生活经验来让他们间接遵守游戏规则。语言要简单易懂并把自己融入于游戏中,从而带动幼儿。

讲了那么多,概括下就是你要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心、在幼儿的立场上借助幼儿心理学的知识去引导幼儿,尽量把主动权交给幼儿。

见习内容:1,了解并学习任教老师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实施

2,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

在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者,2008年5月中旬我在东营区实验幼儿园进行了五天的见习。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我被安排到小三班见习。在这短暂的见习生活中,初步体验了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工作这个概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见习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许许多多的不足与弱点,让我学会了怎样当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同时激励我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见习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点: 一, 幼儿园环境布置

幼儿园没有高大的建筑,以二层楼为宜,这主要为孩子考虑。小朋友们在

一楼进行学习、活动和休息。宽阔而明亮的教室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各种类型的图书。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内容丰富的剪贴画,阳台上摆放着许多盆景。教室里的现代化设备也很齐全,电视、电脑及投影幕、电子琴。教室的对面是洗手间。洗手间分两部分:一个是入厕的地方,里面有精致小巧的马桶和涮拖把的水管;另一个是小朋友

洗手的地方,水龙头很低大约有60cm,有一个消毒柜(里面有餐具、水杯),墙壁上挂着小朋友和老师的毛巾,还有一个盛水杯的架子。卧室(也是小朋友的活动室)布置的比较简单,仅有一个饮水机、叠摞一起的床铺和空调。走廊两边的阳台上摆满了许多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根据本周主题内容创造,这周就是各种各样的石头造型。

二, 一日常规

8:00-8:30小朋友入园,一位老师进行晨检,其他三位老师打扫卫生,开窗、通风、消毒。

8:30小朋友基本到齐。孟老师组织小朋友入厕、洗手,其中两位老师到食堂提饭,一位老师摆放好桌凳。孟老师组织餐前小游戏,其他老师盛饭菜,端给小朋友。

9:00小朋友基本吃完饭。早吃完饭的小朋友入厕、洗手、玩玩具,全部吃完后代课老师上大约十分钟的课,一般讲故事或做与教学有关的游戏。

9:20-10:00是早操和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小朋友做完早操后上厕所、洗手、喝水。再玩滑滑梯、娃娃家、踢球的游戏,之后上厕所、洗手、喝水。

10:15-10:30第二节教学活动,之后入厕、洗手、喝水。

10:40-11:00游戏活动,之后入厕、洗手、喝水。最后作餐前准备。

11:10-11:40午餐时间。吃过饭后老师带领小朋友在走廊或户外走走,有利于消化和身体健康。回来之后入厕、洗手、喝水。

12:00-14:30休息。起床之后有午点。

14:40-15:35分两组上英语课,各上25分钟。

15:40-16:00户外活动。玩滑滑梯、踢球等等。之后入厕、洗手、喝水。

16:20-16:50小朋友吃晚餐。吃完饭洗手后在活动室看书听故事等待家长来接,其他老师打扫卫生 17:00家长接孩子,老师亲手交给家长,并做简短交谈。 三, 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工作原则是教育和保育相结合。根据各周的主题内容设计各种各样的

学习环境。例如《彩蛋》这一课,张老师是代课老师,谭老师是保育员。张老师设计《彩蛋》这课主要为了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了解孩子的能力和爱好。上课的时候张老师带来了许多造型的石头:用橡皮泥贴在小石头上的小飞机,用油画棒在小石头上的漂亮房子等等。张老师说:“小朋友,我们一起给小石头穿花衣服,好不好?”张老师在讲解做法的同时谭老师将橡皮泥、油画棒、胶带和各种各样的小石头分发给小朋友。造型做好后,谭老师把造型收起来给张老师,张老师请小朋友讲解他们的作品。就这样密切的配合一堂生动有趣的《彩蛋》课上完了。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乐趣。

四, 食谱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早点 蜂蜜小面包、牛奶 五香积蛋、萝卜虾皮粥 蛋花猫耳面 火腿、八宝粥 油条、豆浆

午餐 双色花卷、三丝炒肉、红藕粥 黑米馒头、卤猪肝、卷茄包菜、紫菜汤 菜叶混沌 红枣米饭、油菜炒肉、冬瓜米皮鸡 千层饼、清蒸大虾、芹菜炒肉、海米油菜汤、

午点 苹果 西瓜 酸牛奶 饼干、玉米汤 油桃

晚餐 绿豆米饭、西葫芦炒蛋、菠菜汤 花生米饭、家常豆腐、黑米粥 金米饭、土豆块烧肉 豆沙卷、木须肉、糯米粥 肉卷、韭菜蘑菇汤

通过以上食谱我们可以了解到小朋友每天每餐都不一样,营养丰富,满足他们生长所需。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不喜欢吃。比如,旭旭小朋友不喜欢吃肉,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并没有强迫他,而是根据他喜欢奥特曼的特点,告诉他说奥特曼喜欢吃肉,你要是把肉扔掉不吃,奥特曼就不喜欢你了。旭旭听了之后赶紧把肉吃了。这一简单的事情让我明白:面对孩子不乐意的事情不能强求他,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耐心讲他们能听懂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真正的同孩子一起成长。

五, 游戏

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想象与

现实的统一。游戏是孩子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社会,满足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渴望。在幼儿园游戏分为两大类:一是幼儿园外游戏;二是园内游戏,园内游戏又分为室内游戏和户外游戏。室内游戏有跟教学活动有关的游戏,如‘石头跳跳舞’‘大灰狼来了’;还有一些简单的游戏,主要为了让孩子安静或集中注意力,如‘我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小手在哪里?小手在哪里?小手不见了!小手不见了!’‘立正!一!二!’。户外游戏有玩滑滑梯、娃娃家等等。记得一次玩轮胎游戏时,小朋友把轮胎当作汽车,一位小朋友拉着我的手说汽车没油了让我给它加油。这种想象也有在孩子的世界里才有。体育活动也应属于户外游戏,却是孩子最不喜欢的游戏。因为对于三四岁的孩子站成一排做15分钟的早操是很枯燥的。游戏是孩子快乐的源泉,任何教育都需要孩子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用游戏的方式让

孩子快乐的学习。

浅议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幼儿园 2009-04-27 21:25:57 阅读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第一章 前言

关于自信心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陈帼眉认为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认识与充分估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信心。杨丽珠认为自信心或自信感是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车丽萍认为可以把自信心看作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即自信是一个多维整合复杂的系统,包含自我认知与评价,情感体验等成分,属于性格特征中个体对自己的态度范畴,与自我效能、自尊等密切相关,并和自我概念中的能力、价值判断相关联。综上概述,自信心是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与评估,并能够表现出大胆、果断、勇敢、坚强、刻苦、乐观、友爱、合作、主动等品质。

幼儿时期是儿童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虽然离定型还很远,但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个人的独特性。个性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自觉掌握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由此逐渐形成自我满足、自尊心、自信心等心理特征。自信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岁左右幼儿出现最初的独立性,这是幼儿自我意识的开始,也是幼儿自信心开始的萌芽。六岁之前幼儿所表现出的自信心不足,只能看作是尚未充分形成的自信心,不能武断的认为是自卑感。这一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可能会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幼儿自信心不足表现为胆小、害羞、对自己能力估计过低、不善于交往、不善于表现自己、独立能力差、态度消极、遇困难逃避、不信任他人等。自信心不足使幼儿失去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对幼儿自主能力、独立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长此以往,对孩子将来的事业、婚姻亦有不利影响。自信心强的幼儿表现为勇敢、大胆、活泼开朗、善于交往、乐于表现、做事积极主动、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爱当“领导者”相信自己的能力、信任他人等。自信心强也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自信心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也是促进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成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其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家长应及时观察和发现幼儿自信心的形成趋向,注意培植与塑造,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积极引导教育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第二章 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因素 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包括幼儿自身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外界环境的刺激。其中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家庭因素

1.1 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环境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家庭生活环境主要指家庭结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家庭生活方式等。家庭生活环境的和谐、宽松、自由、丰富与否对幼儿的自信心形成有重要影响。作为家长应当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做到真正的关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及发展。

1.1.1家庭结构

一般认为有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大家庭指几代同堂的家庭。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受家风、家规等的影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但也可能会有隔代溺爱和长辈在教育孩子看法上不一致的情况,致使孩子无所适从,可能会形成恐惧、焦虑、不自信的不良性格特征。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中没有传统的隔代溺爱,但由于年轻的父母缺乏教育子女的经验和方法,对孩子可能有时放纵,有时管教过严,缺少教养和爱抚孩子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形成不利。破裂家庭指父母中有一人死亡或判刑监禁或父母离婚的家庭。破裂家庭中由于对孩子施加不良的影响,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容易形成自卑、孤僻、怯懦和冷漠的人格特征。

1.1.2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可以分为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生活乐观、愉快、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气氛紧张及冲突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自信心较低。

1.1.3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良好协调的亲子关系能够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慈爱和温暖,安全需要就得到满足,易于形成自信的心理。亲子关系不协调,幼儿失去了安全、爱和尊重,往往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心理特征,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1.1.4家庭生活方式

家庭生活方式中闲暇时间的利用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锻炼对培养幼儿多种兴趣,丰富生活经验,

调动探索积极性以及自信心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闲暇时间家长与孩子一起玩耍,能够增强孩子对生活的热爱,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也能够让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自信心理。

1.2 家长的教养方式

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麦考比和马丁提出家长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分别是:

第一,权威型。家长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的对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他们对儿童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坚定的实施规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示不快,而对良好的行为表现表示支持和肯定。在这种高控制、高温暖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多数独立性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孩子的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

第二,专断型。这一类型也属于高控制类型,但在情感上家长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对孩子时常表现出缺乏热情的、否定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家长往往要求他们无条件地遵守有关的规则,但又缺少对规则的解释,常常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在这种高控制、低温暖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大多缺乏主动性,容易胆小、怯懦、畏缩、抑郁,不善于交往,孩子的自尊感、自信心较低。

第三,放纵型。这类家长和权威型家长一样对儿童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但是缺乏对儿童的控制。他们不对孩子提出任何的要求,而让其自己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一切行为,对孩子违反要求的做法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纠正孩子。在这种低控制、高温暖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缺乏责任感,不太顺从,行为缺乏自制,交往能力差,自信心较低。

第四,忽视型。家长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的反应,又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亲子间交往很少,家长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注,对他们的任何行为反应都缺乏反馈,且容易流露出厌烦、不想搭理的态度。在这种低控制、低温暖的教养方式下,孩子也容易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不顺从,且很少替别人考虑,对人缺乏热情与关心,不善于交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形成孤僻、固执、不自信的心理,也会引发不良的行为问题。

由此看出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的家长教养方式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而民主、和谐、关爱的权威型教养方式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

1.3 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家长的教育态度好坏与教育方法的正确与否对幼儿自信心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1.3.1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

正确积极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能够使幼儿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幼儿形成勇敢、自信、自立、积极主动的心理。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有很多,如鼓励、支持、肯定幼儿的想法、决定、选择、意见等;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相信幼儿有能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关心、爱护幼儿,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对幼儿要求适当、保护适度,创造机会让幼儿锻炼各种能力;正确评价幼儿,让幼儿肯定自我、认识自我;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态度要一致,对待子女要一视同仁,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

1.3.2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会束缚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生活,剥夺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危害和阻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会出现个性偏异,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不正确的教育态度包括: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否定、讽刺、挖苦幼儿行为和想法;拒绝幼儿的正当合理要求,漠视幼儿的想法、意见与选择;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时常打骂幼儿,不尊重幼儿人格,不信任幼儿,与幼儿交流甚少;过度保护、溺爱幼儿;对幼儿“高标准、高要求”。 2. 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的自身因素包括:幼儿的气质类型,幼儿身体及智力高低状况,幼儿能力的发展程度等。这些因素影响着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对幼儿以后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幼儿的气质类型

儿童出生时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气质特点,这些气质类型常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存在着易于向某些积极的或消极的品质发展的可能性,这对儿童的性格萌芽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现代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实验研究,可以将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如具有明显“胆汁质”特征的孩子,容易形成勇敢、爽朗、有进取心的品质,但也容易出现粗心、攻击、敏感、粗暴的缺点。具有明显“多血质”特征的孩子,容易形成活泼、机敏、有同情心、爱交际的品质,但也容易出现轻浮、不踏实、情感不深挚等不良习惯。具有明显“粘液质”特征的孩子,容易形成稳重、坚毅、实干等优良品质,但也容易变得冷漠、傲慢、固执、被动、不善交际。具有明显“抑郁质”特征的孩子,容易形成细心、守纪律、富有想象力等品质,但也容易出现多疑、怯懦、孤僻和缺乏自信心的弱点。因此,了解儿童的气质特点,有利于家长对儿童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和训练,防止产生消极心理,有助于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向积极的品质方面发展,为逐步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打下基础。

2.2 幼儿身体及智力高低状况

搜索更多关于: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 的文档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6b590muk177xpo57wxl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