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心理背景,即参与沟通者的情绪或态度,一是沟通者的心境,二是双方相互接纳的态度。 B、物理背景 C、社会、文化背景 16.沟通有哪些种类? 1.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
(1)语词沟通:通过语词符号实现的沟通称之为语词沟通。
(2)非语词沟通:借助于非语词符号,如目光、表情、体态语、姿势姿态、接触及非语词的声音和空间距离等实现的沟通。 2.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
(1)口语沟通:借助于口头语言实现的沟通叫做口语沟通。 (2)书面沟通:书面沟通通常是借助于文字而实现的沟通形式。 口头与书面混合沟通效果最好,口头沟通次之,书面沟通最差。 3.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在正式社交情境中发生的沟通称之为正式沟通。
一般发生在正式的群体中。由于正式沟通受组织的监督,发出信息的人谨慎从事,接收者严肃认真,所以沟通的信息真实、准确,缺点是沟通速度较慢,因为这种沟通往往必须逐级进行,有可能延误时间。
(2)非正式沟通:在非正式社会情境中发生的信息交流。
其优点是沟通不受组织系统的监督和限制,可自行选择沟通渠道,所以沟通灵活方便,速度快,它可以提供正式沟通难以获得的某些消息,人们的真实思想和意见也往往能在非正式沟通中表露出来,缺点是信息的可靠性稍差。 4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从发出信息的人与接收者的地位是否互变的角度来看,可将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1)单向沟通:发出信息的人只发出信息,接收者只接收信息而不发出反馈信息; (2)双向沟通:双方互为发出信息的人和接收者,即双方在沟通中的地位不断变换。 5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 下行沟通又称下沟通,是指组织中地位较高的成员主动向地位较低的成员之间的沟通。一般是前者将工作指示、工作信息、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评价和工作目标等传递给后者。
? 上行沟通又称上沟通,是指组织中地位较低者主动向地位较高者的沟通,其沟通的信息常是向上级“诉苦”,报告工作情况,汇报某个成员的问题,向上级提出要求等。 ? 平行沟通是组织中身分和地位相仿者之间的沟通。平行沟通可以协调人际关系,加强成员间的友谊,增强团体的内聚力。
6 假相倚、非对称相倚、反应性相倚和彼此相倚
(1)假相倚: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者只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计划,即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沟通,根本不顾及对方的反应,这就是假相倚。
(2)非对称相倚:沟通的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计划进行沟通,而另一方则根据别人的行为作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这种沟通称非对称性相倚。
(3)反应性相倚:是指沟通双方都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并不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沟通。
(4)彼此相倚:是指沟通双方一方面以自己的计划同对方沟通,另一方面又考虑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行为。
7 轴型沟通、Y链型沟通 、链型沟通和圆型沟通
? 所谓沟通网络,是指一个小群体里成员之间较固定的沟通模式。莱维特以5人小群体为研究对象,发现沟通网络有以下四种。
从信息传递速度来看,轴型沟通最快,圆型沟通其次,而链型沟通最慢。 在轴型沟通中,E居中心位置,因而推测是该小群体的核心人物或领导者。
在Y型沟通中, C处于特殊的位置,外界的信息从 A和B经过C才能传达到D和E, D和E的信息也需要经过C才能到达A和B,C可能具有秘书身分。 8.人际关系的类型 (1)按照个体扮演的角色
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 同学/事关系 朋友关系 (2)按照情感卷入程度
亲密关系 疏远关系 敌对关系 (3)按照交往的目的
n 工具性关系:以公平法则交往,该关系作为获取其他目标的手段。 n 情感性关系:以需求法则交往,较多表现出真诚,关爱。 n 混合性关系:上两者的混合。 (4)按照互动特点
n 主从型:主从型的人际关系特点是,一方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或服从的地位。主从型的人际关系是 种类型中最基本的一种,几乎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有主从型的因素。
n 合作型:在合作型的人际关系中,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他们能配合默契、互相让步和忍耐。在双方发生分歧时,往往能够互相谦让。
n 竞争型:竞争型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令人兴奋、又使人精疲力竭的不安宁的关系。竞争的双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常常会竭尽全力去争取胜利。这种人际关系的主要优点是有生气、有活力,缺点是竞争时间过久,难免令人感到精疲力竭。
n 主从一竞争型:这是一种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双方在相互作用时,有时呈现为主从型的人际关系,有时则呈现为竞争型的人际关系。这种不断的变化使双方不得安宁、无所适从。
n 主从一合作型:这是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系较为理想,在这种关系中双方能够和谐共处,即使有些磨擦也没有多大危害性。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那么双方会感到更加融洽。
n 竞争一合作型: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系的双方,时而呈现出竞争关系,时而呈现出合作关系,如此反复循环。要维持这种关系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双方过于频繁的互动。
n 主从一合作一竞争型: 这也是一种混合型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比其他类型的关系要多。
9.人际关系中自我暴露的程度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l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4个水平:
首先是情趣爱好方面;第二是态度;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第四是隐私方面。
l 一般情况下,关系越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越深刻。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彼此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可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暴露。 10.人际关系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1)交往定向阶段
交往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2)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探索是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 (3)感情交流阶段
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在通常生活领域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沟通和交往的内容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4)稳定交往阶段
此阶段,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11.亲密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1)相互依赖 (2)共同活动
(3)心理界限被打破,情感卷入高
(4)交往动机转变,有注重交易变为追求共享 (5) 心理上的密切感
12.简述参照测量法的主要内容。
(1)定义:在社会测量法的基础上,创立了参照测量法。这是一种测量群体最能发挥作用和最有影响力人物的一种方法。
(2)原理: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是了解个人的选择动机。动机是人际关系选择的心理机制,被人们喜欢的人,不一定就是群体中最能发挥作用和最有威信的人。社会测量法有时并不注重选择动机问题,而参照测量法则主要强调选择动机的测量价值。通过参照测量,可以了解群体内的一些有一定影响的权威人物,把群体内部潜藏的参照群体揭示出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