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具体操作:进行参照测量时,首先让群体中成员进行相互评价。其次,给每个成员一个准备大信封,并把所有对某人的评价集中起来,放在这个信封内。然后,告诉全体成员,你可以从所有这些评价中选择3~4个最想了解的评价来看,你会选择哪几个人对你的评价。而具体想看哪三、四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可以由每个成员自己自由选择。通常,人们会要求看在他心目中最有威信、最有见解或最受人尊重的人对自己做出的评价。
(4)评价:参照测量法的优点在于它隐藏了测量的真实目的,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自己的真正动机,从而获得可靠的结果。但如果群体成员人数很多,要求个人对每一成员均做出评价,则费时太多,且组织过程较为麻烦。 13.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有什么关系? l 利他行为的动机:微妙的利己和纯粹的利他
l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
l 亲社会行为:只要客观上或者说是结果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就可以称之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含义比利他行为更广,利他行为是高层次的亲社会行为。 14.利他行为的特征
1. 以利他为目的,其行为是明显有益于他人的。 2. 其行为是自愿的,而不是迫于外力才采取的行为。 3. 是不期日后报答的。 1. 自身有损失
15.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1)助人者方面的因素:代价 责任感 内疚感 心境 性别 年龄 人格特征
(2)受助者方面的因素: 性别与年龄 受助者是否提出要求 受助者的社会形
象 求助者对目前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 受助者与助人者的相似性 与助人者的人际关系
(3)环境因素:自然环境 天气 噪音 社会环境 ——他人在场 冷漠行为(他人在场)
他人起观众作用 他人起榜样作用
责任分散作用:指在紧急事件发生时 ,如果有他人在场,每个人帮助他人的责任减小,即帮助他人的责任扩散到别人身上.
16.侵犯行为的种类
(1)根据侵犯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动作侵犯和言语侵犯 (2)按侵犯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侵犯和间接侵犯 (3)按侵犯时动机的不同:可分为报复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
(4)按侵犯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来分:可分为亲社会侵犯、反社会侵犯和被认可的侵犯 17.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1.侵犯的生物学因素:
(1)雄性荷尔蒙的作用 (2)遗传基因的影响 2.影响侵犯行为的非生物因素
(1)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 (2)人格特征
(3)社会角色的影响
当社会对某一特定社会角色的侵犯较为容忍、认可时,扮演这种角色的人们的侵犯冲动释放得就更容易,因此可能会对别人滥施貌似合理的侵犯。 (4)酒精的影响 (5)观察模仿 (6)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普及和深入,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模仿学习的机会,这些资源中所表现的侵犯行为会大大助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的侵犯行为。 (6)挫折
挫折常常是导致侵犯的重要原因之一。
(6) 不良环境
不良的社会环境 不良的自然环境: 温度、拥挤等等 18.如何控制、消除侵犯行为? (1)宣泄
(2)减少社会不公正 (3)惩罚侵犯行为
(4)奖励非侵犯行为 (5)给挫折一个合理的借口 (6)控制暴力节目与游戏 (7)进行说服教育
(8)提升个人道德水平和个性修养 19.暗示有哪些种类?
(1)语言、行动、表情和符号暗示 (2)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3)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
直接暗示:其特点在于直截了当,不仅迅速,而且被暗示者不会对信息产生误解。 间接暗示:
即暗示者不显露动机,不明确指明事物的意义,而把事物的意义间接的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之心理和行为受到影响。
反暗示:即暗示者发出的刺激引起受暗示者性质相反的反应。 20.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哪些?(从众的条件是什么)? ①群体影响
A 群体自身的一致性:
在Asch的研究中,若是有一位实验者的同伙回答正确的答案,将大大降低从众行为。 对多数人的信任度降低;为个体找到支持力量,提高个体对自我判断的信心;减小人们的偏离焦虑恐惧。
B 群体的凝聚力: 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
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与群体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更可能从众。
C 群体规模:3至4人的团体从众最容易发生从众行为。 ②情境因素
A 刺激物的性质:整体来说,愈不熟悉的任务从众行为愈明显 B 社会地位:
中层度社会地位的人较高从众;
高的人自认处于较高的地位,所以无需从众; 低的人觉得没希望,所以不必从众 ③个体因素 A 个性特质差异
情绪不稳定,智力较低,意志较薄弱,缺乏自信,易受暗示,比较懦弱,患得患失的个体更易表现出从众。 B 性别差异
女性在相应的困难程度下比男性更倾向于从众。 C 年龄差异
青少年期及其以前的年龄的阶段是易从众时期,个体处于发展阶段,通常称为可塑期。 D 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人们在意见表达后,在相关选择上的自我卷入水平会有实质的增加,并由此直接导致从众性的降低。 21.流言传播的规律
流言强度=事情的重要性×事情的不明确性 一般化 强调化 同化 选择化 变速化 22.时尚的特点
时尚的突出特征一是短暂,二是新奇,三是有较宽的波及面。 23.集群的特点 (1)自发性 (2)情绪化 (3)盲目性和从众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