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若b粒子质量为a粒子质量的k倍,请利用(1)(2)中的结论推出xb与Lb的表达式。假设(1)(2)中的x=L,a粒子完成一个周期的运动时到达第一象限中的N点。现要使b粒子也能到达N点,试求k值应满足的条件。
26.(14分)已知某抗酸药X的组成可表示为aMgCO3·bMg(OH)2·cAl(OH)3·dH2O(a、b、c、
d为最简整数比),为确定X的化学式,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写出Al3+的结构示意图 ,MgO的电子式 。 (2)写出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另取6.02gX和过量稀硫酸,在20℃下,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①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②混合药品的正确操作是将稀硫酸转移到抗酸药X中,原因是 。
③反应完毕,收集到气体0.24L。读取气体体积时,除视线要与刻度线相平外,还 应注意 , 。 (已知20℃,1个大气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0L·mol-1。)
(4)该抗酸药的化学式是 。
27.(14分)甲醇(CH3OH)是一种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
为
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主反应如下: ① CO(g)+2H2(g)② CO2(g)+3H2(g)③ CO2(g)+H2(g)
CH3OH(g) ΔH1= -99 kJ·mol-1 CH3OH(g)+H2O(g) ΔH2 CO(g)+H2O(g) ΔH3=+41 kJ·mol-1
CH3OCH3(g)+H2O(g) ……
副反应有:2CH3OH(g)(2)ΔH2 = (1)甲醇分子中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3)将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设计成如图所示的两条途径,其中X为 。
(4)对主反应①进行实验探究。
当CO与H2投料比为1︰2时,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图中对应点的平衡常数Ka、Kb、Kc
大小关系为 。
②反应在恒温、恒容下进行,以下说法可以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反应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生成CH3OH速率是生成H2速率的2倍
③将l molCO和2 molH2通入1L密闭容器中,在300℃下,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
率为90%,则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_。
(5)在探究主反应①过程中发现若合成气只有CO和H2,则可能出现以下状况。
①会有较多的副产品CH3OCH3生成 ②形成积碳(有机物碳化覆盖催化剂表面) 但加入适量的CO2,则可减少上述状况。试解释
① 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8.(15分)炼铁高炉的烟尘中主要含有Fe2O3和FeO,还含有少量的CuO、ZnO、SiO2等 物质。通过下列步骤可从烟尘中得到有用物质。
已知:25 ℃,Ksp [Fe(OH)3]=4×10-38 Kb(NH3·H2O)=1.75×10-5
(1) “酸浸”步骤中所用的硫酸浓度太高会产生SO2有害气体,但也不能太低,理由 是 。 (2) 已知“氧化”步骤中1molMnO2得到2 mole-,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能判断氧化是否完全的试剂是 (填标号)。
A. 氯水 B. 硫氰酸钾溶液 C.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3) “除铁”步骤中用氨水将溶液的pH调节到5,若温度为25℃,溶液中 c (Fe3+)= mol·L-1,c (NH4+) / c (NH3·H2O)= 。 (4) “除锰”步骤中还原产物为K2SO4,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 。 (5) “还原”步骤中X是 。 (6) 电解ZnSO4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是 。
29.(10分)将同一品种的小麦种植在生长条件适宜的甲、乙两地。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生
长旺盛的小麦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如下图,请回答:
(注: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 小麦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参与反应的场所是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 释放的CO2由 分解而来。
(2)单位时间内,每平方分米的叶面积上,乙地的小麦叶肉细胞在30℃时比25℃时, 产生的NADPH的量 (填“更多”、“更少”或“相等”),释放的O2的量
(填“更多”、“更少”或“相等”)。
(3)两地栽培的小麦在白天最适生长的温度下,单位时间内,每平方分米的叶面积上固 定的CO2的量是 (填“甲地”或“乙地”)的小麦较多;理由是 。 30.(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探究NAA(萘乙酸)促进红薯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
验,实验记录如下,请回答: NAA浓度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g·L) + + + 第2天 - - - - 水培+ + + + + 第3天 - - 时间 + + + + + + 第4天 - (“+”表示生根,“-”表示不生根)
(1) 用NAA处理红薯插条的方法有 法和 法。
(2)据表分析,NAA促进红薯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是 g·L-1,理由是
。 应为 g·L-1。 进行统计,实验结果绘制如右图, 据图得知:
①NAA促进红薯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为 g·L-1;
② , 体现了NAA作用的两重性。
31.(9分)紫茎泽兰是原产中美洲的一种菊科杂草,植株中含有多种导致昆虫和草食动物死
亡的有毒物质,其根部还分泌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20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已 (3)该实验还必须增设一组,其NAA浓度 (4)兴趣小组同学还对红薯插条生根条数
10-10 - + + 10-11 - + + 10-12 - + + 对我国部分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请回答:
(1)可以连续多年采用 法调查紫茎泽兰种群数量并计算λ值。若λ值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1,则说明其种群数量上升。
(2)从种间关系分析,紫茎泽兰成为当地优势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
从演替的角度分析,紫茎泽兰影响了当地群落自然演替的 。
(3)泽兰实蝇是一种昆虫,它在紫茎泽兰的分生区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在紫茎泽兰幼嫩
部分取食营养,形成虫瘿(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而 长成的畸形瘤状物),阻碍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泽兰实蝇与紫茎泽兰的种间关系 为 。但是,目前能够控制紫茎泽兰蔓延的生物极少,紫茎泽兰已经 对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干扰,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32.(12分)大麦的穗部性状有穗型、芒状和稃状,其基因分别用D/d、R/r、H/h表示。二棱、
长芒和有稃均为显性性状,六棱、短芒和裸粒为隐性性状。现用表现型为二棱短芒有稃和六棱长芒裸粒的两个纯合大麦品种杂交,F1全为二棱长芒有稃。F1自交产生的F2中表现型统计如下表,(假定减数分裂过程中无交叉互换发生)请回答: F2表现型 数量 二棱长芒有稃 二棱短芒有稃 1791 598 六棱长芒裸粒 605 六棱短芒裸粒 200 (1)请根据上表,在答题卡相应图(如右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出F1植株体细胞 中D/d、R/r、H/h三对基因的位置(图中仅显示三对同源 染色体)。
(2)为进一步验证这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将F1与 F2中表现型为 的大麦杂交,统计后代表现型 及其比例是否符合预期。若符合预期,则表中F2表现型 为二棱长芒有稃的纯合大麦约为 株。 (3) 若F2中出现一株表现型为二棱长芒裸粒的大麦,原因是F1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4)研究发现大麦性状中二棱长 芒的植株产量较高,若用新发现的这株大麦尽快获得稳 定遗传的二棱长芒裸粒品种,请将该育种流程补充完整。
二棱长芒裸粒大麦植株 ①
②
选出稳定遗传的二棱长芒裸粒大麦
(二) 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各
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做题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