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作为2011年的毕业生,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成为一名讲台上优秀的老师。于是我参加了当年的“安顺市普定县的音乐特岗老师招考”,并以优越的成绩被录取,成功的来到了普定县化处镇的腊柳小学任教。作为新到人的工作者对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同事家长们认同、学生喜爱的优秀老师,还是一头的雾水,蒙蒙的走进课堂,几节课下来,似乎学生一无所获,因为孩子们根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接受我,能听懂我上课所讲的内容,我四处寻找良方。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方法、听老老师上课、在网上查找资料、看视频,只要能想到的,都会记下来去实施。短时间内,我明白了有关老师如何上课的基本技能,孩子们也慢慢开始和我交流互动。开始喜欢和接受我了。
通过短时间的努力,我颇有收获,但是想成为一名人人尊敬的、同事和家长认同的、孩子们喜欢的优秀的好老师,只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读更多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养成了收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书籍的习惯,为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时刻补充“弹药”。
进来,我正在学习我自认为特别棒的好书——《名师是这样炼成的》很有感触。什么是 “名师”?俗地说就是“学生喜爱你、家长放心你、同行佩服你、社会敬重你”。 这样的一个称号是每个做老师的自我追求,同时却又让人感到遥不可及。虽然这
样,“名师”还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去崇拜和学习。因此,我一有空就拿起《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进行细细阅读,通过学习《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我认为要成长为“名师”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职业理想是“名师”成长的动力要素
高度的责任心、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名师”的“师魂”。一个教师有了“师魂”,当他走上讲台或接触学生,一切烦恼、困难、痛苦等等都会抛到九霄云外,他的心中只有学生。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粉笔生涯有五大乐趣:(一)教师的劳动是双倍收获的劳动,既收获学生的成绩和发展,还能收获感情和心意。(二)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出科研成果。(三)教师可以保持一颗童心。(四)教师关乎国家未来。(五)长期工作已经被职业训练出了适应性——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等。确实,“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乐事”,它的终极目的令人激动不已,它的过程也使人快乐无比。
二、先进理念是“名师”成长的关键要素
可以说,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长出来的。我们学校坚定不渝的进行新课改,以高效课堂为突破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课堂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正好适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变学生为主体、为教师为主导、变单向关注为多向关注、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等十大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如果安于现状,不与时俱进,就有可能成为新课
改的绊脚石。在上学期的教学能手比赛中,涌现了一批各学科的教学能手,他们就是改革中的先行者。 三、知识结构是“名师”成长的基本要素
作为名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有若干层次组成的网络系统:第一层次是条件性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钱梦龙先生认为这是知识结构的核心。第二层次是本体性知识,即大学所学的专业课程。据统计,一个人在校学到的知识只占全部工作所需的20%,其余的都得靠自己学习。第三层次是扩展性知识。即学科以外的广博的文化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都要懂一点。第四层次是实践性知识。如方法论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等等,第三、四层次是外围层次的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多懂些,知识面要
尽可能宽些。否则,与学生会缺少共同语言。当你停止学习时,你就停止了成长。
四、能力素质是“名师”成长的核心要素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顾泠沅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此外,教师还要通过科研来学习、提高。科研是“名师”成长的摇篮,是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的阶梯;会不会科研、搞不搞科研是“教书匠”与“专门家”的分水岭。平时,我们不妨在教研、说课、评课中逐渐锻炼。
五、环境氛围是“名师”成长的外部要素
名师的成长与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这个环境是指
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名师”成长也离不开宽松、舒畅的学校环境。尤其是教研、科研、学术的良好氛围,对“名师”的成长关系极大。
当然我们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其实,好的环境和差的环境都能培养出“名师”。我们要走自主成长之路,毕竟,一切支持和帮助都代替不了教师自身的努力。
除了以上五要素之外,我认为想要成为“名师”首先要善于积累点滴,立足本职工作。管好一个班级,写好每个字,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批好每份作业,带好每个学生等。 其次要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日益提高。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做好每件事情。结合学校存在的不足,为课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升,积极发现我们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并进行整改,使之推动和促进学校和教学的发展。
各科老师同时还应注意收集资料,这是作为一名好老师必备的好习惯,比如语文老师保存自己学生的好作文,数学老师保存学生的错题归类本,把学生的这些东西用到后一届学生的课堂学习上,就是现成的鲜活的材料。 只要我们善于反思和总结,勇于学习和攀登,不怕吃苦,耐心对待每个学生,细心辅导,用心纠正,“名师”就离自己不远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