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产业聚集型型小城镇总体规划几个思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 21:52: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产业聚集型小城镇总体规划几个基本思路 ——以古山镇为例

【摘要】 本文概括和总结了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时的几个基本思路。并以永康市古山镇为例,简析了 “镇”“城”转变和人居环境建设在产业聚集型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产业聚集型小城镇 “镇”“城”转变 人居环境 总体规划

Some Considerations on Planning Small Towns

which gathered Industrial

[Abstract]This paper sum up the ideas during the master plan of small towns,taking Gushan Town,Yongkang City as an example.

It also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town transform into the city,and Huma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the mater plan of small town which gathered Industrial.

[Key words] Small town which gathered Industrial;from town into city; Human Environment ;the master plan

古山镇位于浙江省永康市东北部,距市区17公里。2006年古山镇列入全国千强镇,是浙江省的中心镇,金华市重点中心镇。规划总用地面积14.1 k㎡,规划预测2020年城市人口达10万人。古山镇2009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32.28

按城镇发展模式分类

亿元。镇区内聚集有星月集团、正大集团等以五金工业产业为主,产值上亿的大型

经济推动型小城镇

工业型企业。从城镇发展模式来看,区别于一般小城镇,古山镇是典型的产业聚集

科技推动型小城镇

型小城镇。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在上层次规划基

交通促进型小城镇

产业聚集型小城镇

础上,结合相关规划内容,进一步明确其城市定位和功能结构,以理性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的理念来引导规划方案的发展,

通过用地综合考虑和具体安排,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依据。当前我国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发展势图良好。如何因地制宜去认识和体现地域特征,使得规划本身更具特色,并能在产业集聚型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充分把握住镇总体规划带来现实意义,成为本论文讨论的重点。

在永康市古山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几个基本思路。

1. 明确城市功能和定位,规划强调工业城镇化

所谓城镇化,常规释义为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通过对古山镇现状调查、基础资料深汇总研究,及其规划团队与相关主管部门探讨和论证后认定,新一轮镇总体规划应将古山镇城镇定位为:“永康中部以五金加工业及相关专业市场为主的工业中心重镇;以市场为导向,第二、第三产业为支柱,建设成为宜人、宜居、设施完备、创业型的新型花园式城镇”。这一定位的提出完全基于该镇的一下禀赋:

(1)区位条件和产业布局。浙中地区正处在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基础良好,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提供了发展契机。古山镇作为金华市重点中心镇,地处金华市发展的主轴上,位于永康—义乌的城乡链接带之上,工商业气息浓厚,地方经济发展机遇颇多,发展潜力巨大。省级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永东一线、二线和三线”都临近或贯穿古山镇,建设中的东永高速则成为了古山镇对外交通的一条新的大动脉。

(2)独特的历史人文条件和自然风貌。古山镇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永康市五金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具有丰富的名人、民间、古迹文化资源,如陈亮、胡则、吴绛雪等历史名人;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艺术底蕴和悠久的民间古建筑群落,如省级文物古山胡氏旧宅(七棚头);有保存完好的金江龙古戏台等历史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胡公陵园、胡库画眉岩洞天、华斧山等自然人文景观与毗邻的浙中名山—方岩构成一条文化线。

(3)优越的区域工业经济基础。古山镇投资环境优良,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镇有工商企业2424家,规模以上企业81家,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

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直接纳税过亿元。古山镇以“扶强、创特、攀高、拓外”为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构建优势产业链,形成了五金、门业、炊具类等多项支柱产业。特别是古山工业功能分区的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资源集约利用,培育了星月、正大等一批主业集中、主导产品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的集团和企业。

综上所述,优越的区域工业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区位条件、独特的历史人文背景决定了古山镇更适应于发展成为工业中心重镇和花园式城镇。

2.城乡统筹发展,由“镇”向“城”转变

自2003年始,浙江省相关政府机构已陆续出台一系列实施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相较与国内其他省份地区,浙江省率先进入了以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为主导的自觉性城乡一体化发展历程。通过“以工补农”、“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机制,我们看到其主要成就表现在城乡统筹在村镇经济发展上有所贡献,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上看,由于缺乏从整体上的推进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和消除二元结构状态。古山镇现状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70%,城市化已步入相对稳定阶段。随着浙江社会经济整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发展面临着新时期特殊背景形势的各种瓶颈。新一轮总体规划原则性目标是克服违背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空间布局等问题。积极探索并倡导“镇”向“城”的发展模式转变。基于此,规划对众多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1)问题一:古山镇区域经济条件优越,但现状表明,上一轮规划对区域范围内城镇的职能分工、发展方式等方面的把握明显不够,城乡统筹也基本表现于文本说明。其实质没有能在规划内容中体现出来,规划停留镇区主要道路,产业结构等层面,对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定性研究不够,致使其特色不突出,与周边城镇结构趋同,区域经济条件优越这一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对策:规划加强对古山镇及其周边城镇的区位分析,从市域乃至浙中地区产业布局、城市交通、职能分工等方面来研究其城市定位和定性。古山镇在近年来,受到区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实际已成为永康县、金华市乃至浙江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载体。五金市场、工业园区建设等先后冲击了古山镇

的经济发展,并对它产生巨大的作用力,这些无疑将成为古山镇今后发展的契机。因此,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古山镇应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到“城”的水平,在自我资源整合的同时,将自身产业纳入区域产业当中。充分考虑工业园区和五金市场等所带来的第三产业的经济影响力,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努力发挥资源丰富、劳动力密集的优势。考虑周边城市职能的转移,加强对城镇发展定位。分析《永康市市域总体规划(2002-2020年)》,古山—方岩被定位为城市发展主要片区。目的在于遏止城镇间缺乏区域战略目标而进行的自我盲目发展建设,试图通过其近郊的若干个组团来疏解中心市区所担负的各种职能。通过片区的划定,片区内各城镇承担不同功能,这对城乡统筹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同时,由于分区规划对方岩镇的定位主要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以致片区内古山镇承担了一般城市主要职能和产业安排。这也促进了古山镇由“镇”向“城”的转化。

(2)问题二:现状城镇发展主要依托过境交通布局,永东一线为城镇主要对外交通,城镇主要公共空间,甚至生产用地都紧贴道路布置,空间形态呈“L”型。城镇发展主要沿路布局对城市空间缺乏理性控制和积极引导,从而也导致了现状各类用地布局混乱和公共空间效益低下。这些因素也将给城镇未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对策:加强对城市空间形态理性引导。小城镇具有灵活性、较强的可塑性、系统的动态性等基本特征,这就要求城镇发展应该有一套自身的发展结构和引导体系。在加强城镇本身发展模式的同时,再合理利用城镇本身和区域背景下的可用资源,如对外交通、产业分布、资源配套等。本轮规划对古山镇提出了具体发展框架,划定了三个发展片区,成掎角之势,通过高效交通和生态廊道等公共设施有效链接。城镇发展由无序转化成为有序。发展框架的确定,给古山镇未来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思路,为将来古山镇由“镇”到“城”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核心支撑。

(3)问题三:利用规划手段干预而非控制

市场经济背景下,城市开发活动的源动力主要源自利益的驱使。一般而言,在工业型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对工业用地的把握和控制成为了规划的重点,大多

产业聚集型型小城镇总体规划几个思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6o6k0fekq3y3j84w1g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