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晚上。而死者家属则要守着灵柩,不过家属会在晚上夜深时给打丧鼓、唱孝歌的人备好茶水,然后自己去睡觉,因为白天的时候家属还要忙着安排其它的事。用迷信的说法打丧鼓、唱孝歌是为了解除死者在未入土为安前的晚上亡灵的孤独寂寥制造点热闹的气氛,实则是为了解除家属守护时的冷清,自然家属在晚上守护灵柩总不能去看电视剧或者电影,那就被视为不孝了,再者亲人去世,大多人是心中悲痛的,又怎会有心思去看电视剧或者听音乐之类的事。
与打丧鼓、唱孝歌这传统相较,新兴起的“西洋乐队”则是专门为了增添热闹气氛而产生的。所谓的西洋乐队,是当地的人用来自西方的乐器演奏中国的歌曲,有传统的歌曲,还有流行歌曲,有的甚至会表演小品,甚者有的“男歌手”会脱光自己的上衣,来传达出激情,冬天这种举动更能引起村民的注目。在死者出殡的前一天晚上这西洋乐队被雇来开始上班,在出殡前一天的晚上吃饭时开唱,在出殡回来后,再从开始吃饭唱到吃饭结束,这西洋乐队的活也就算完成了。 四、何为丧事里的帮忙,帮忙者被写入“执事单”
死者出殡的前一天,接受了报丧的同村人会赶赴而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做的,早时是帮忙找那种方方正正的大桌子和大板凳,请来厨师给开好菜单,然后由一些人去负责买过白事宴请宾客要吃的菜。而现在则是不需要那种大重的方方正正的桌子,而是改为由厨子带来的那种轻便可拆卸的桌子,同样是由厨师根据死者家属定下的每桌菜按多少钱做然后开出菜单,然后在出兵前早上赶赴而去的人里挑几个人负责去买菜。而这过白事宴请宾客的菜加上烟酒等等在现下而言总计会花到二至五万元不等,有时甚至更多,这是根据死者家里亲朋的多少以及家里的经济状况而言的。大多数人是下午去的,毕竟自己还有自己的家庭,要忙着自己的活计,早上能去的人大多是较为亲近的,大多数人还是在死者出殡前的那
天下午三点半过后去的,等到四五点同村几乎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个人去了死者家里后,这就要毛笔在白色的牛皮纸上写“执事单”了,所谓的“执事单”就是前去帮忙的人谁做什么活写下来,然后贴在墙上,以便做到事事落实到人,从而保持丧事的顺利进行。而这“执事单”则包括了总管、管金库、打金井、抬灵、抬灵总指挥、打扫灵堂、端盘、厨房、饭房、茶房、烧火、洗碗、奉酒、奉烟、撒盅筷、管买路钱、放炮等职务。 五、宴请宾客和“讨吩咐”及盖棺
出殡前一天的晚上,当夜幕降临时,亲朋好友陆续赶到,一阵阵的烟花伴着漂亮的花式冲向天空、并且震响天际。礼花放的多而紧凑,特有的烟和气味便四处飘荡开来,八九点钟当亲朋来的差不多时开始开席,村里称这时的吃饭叫“坐席”。“坐席”的顺序有先有后,自己人是不能先入席的,如果场地不够,就得等到下一轮才能入席,一般吃饭会有两轮或三轮。当然一个人只能在晚上吃一次,第二天出殡回来后吃一次。
晚上所有人吃完饭后就开始讨吩咐了,讨吩咐就是给死者的亲戚及长辈准备几桌凉菜,然后由亲戚和长辈对死者生前子女是怎么尽孝以及死者的死因进行询问,子女予以答复,子女及女婿、侄子、侄女、儿媳等人要跪着回答,直到询问结束。如若死者是因得病而死,那还得询问得了什么病,在哪治疗的,子女得一一彻头彻尾的讲述,一般是由长子回答,如若遇到对给与答复的有疑问的地方,还要有人给证明才算过关。
当讨吩咐结束后,就要开始盖棺了,亲属依次从堂屋右侧进入、从左侧出灵堂来瞻仰死者最后遗容、算是和死者最后的告别,而此时心里贴别难过的就会哭的泣不成声,当时可能会倒下,然后由别人搀扶出灵堂。所有亲属瞻仰完遗容后
同村帮忙者就会盖上棺材盖,然后用大钉子将棺材狠狠的钉上,村里将盖棺称之为“封棺”。当盖上棺材盖的瞬间,放炮人要放一串炮。
盖棺过后,村里的人都各回各家,打丧鼓、唱孝歌的人就要继续唱最后一整夜的孝歌了。
六、出殡和白事中的送礼
出殡的早上,村里人及亲戚大都在七点左右赶到死者家里,先要给抬灵的准备一点饭菜,抬灵的人吃过饭后,就准备出殡了,出殡时要摔毁未出殡时灵堂前烧纸的盆,放炮人要放一串炮,扛花圈的人要走在最前面,其次是放炮人和撒买路钱的人,每走到一户人家门前或是十字路口都要放炮,撒买路钱的人则是走一段路扔一张,买路钱已经不是过去的圆形方孔,不知何时已改用了普通的火纸,其次是敲锣打鼓的人跟着走,再者是死者的儿子、儿媳、侄子、侄女等一帮戴着白色头巾、穿着白色孝衫的人在前面抱着牌位和遗像走在后面,然后是抬这棺材的一帮人,前前后后又有不少的同村人,当抬着棺材的人歇下来休息时这些死者的儿子、侄女,儿媳等就要面对着装有死者的棺材跪下。我想着这些人过沟沟坎坎还抬着一个人和一口棺材,有些担心这些人会倒,但却从一位老者口中说出,“你见什么时候倒过了,这就像蚂蚁抬轿是不会倒的!”
将棺材放入土坑中叫做“下矿”,“下矿”时放炮人还要放炮。然后“阴阳先生”站在等腰梯形的土坑一端开始念经,家属则在等腰梯形的土坑另一端面“对着“阴阳先生”跪下,“阴阳先生“念完经后就开始撒五谷,这时候这些家属,即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侄女、侄孙等就要背对“阴阳先生”跪下,并且背着双手拉起孝衫的后面接五谷,接的越多则表明来年的庄稼会长势越好。“阴阳先生”边撒五谷边说些吉利的话,然后说完就停止撒五谷。出殡完毕,回死者家
开席,留下几人修坟。在“坐席”期间、同村人和亲戚就开始送礼金了,亲戚送的相对较多,同村人多则一百,少则三十,都是人民币,这送礼金的时候,管金库的两个人就发挥作用了,一个人负责记账,一个人负责收礼金,当收完礼金做完总汇,毫无差错的交付给死者的家属后管金库的两个人的活计算是圆满结束,不过基本上也不会出什么差错。吃完饭后,死者的丧礼算是画上了句号。 七、探究丧礼习俗背后的本质
村人给死者家属的帮忙,终有一天死者家属又会给村里的其他人帮忙,这种互相帮衬解决了死者家属把死者出殡难的问题,而对亲戚朋友、同村人的宴请又是对众者的慰劳,更是对所有参加丧礼者的感激的一种体现。也是村里人互相交流的一个机会,同时对市场经济有作用。
安康地处山区,相对全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昂贵的丧礼费用死者家属承担起来一定程度上有些沉重,而礼金又能帮助死者家属减轻些许,与帮忙一样,等到其他人老去之时,又会收获这刚经历失去亲人的家属在那时的礼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