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线粒体基因在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中的比较
分析
Abstract Because morphology cannot identify some Takifugu rubripes and Takifugu obscurus more accurately,molecular means must be used to identify such invisible Takifugu.In this study,15 T.rubripes and 30 T.obscurus were used. Three genes COⅠ,COⅡ,and COⅢ in the entir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rubripes and T.obscurus on NCBI were performed by Primer5.0 designed for primer design.Fortyfive samples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and the sequencing results were check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pecies were analyzed and base composi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9 SNPs on COⅠ,4 SNPs on COⅡ and 10 SNPs on COⅢ. Using MEGA-X to analyze the phylogenetic tree,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primers designed in this study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wo Takifugu species.
Key words Takifugu rubripes;Takifugu obscurus;Germplasm identification;Molecular marker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俗称黑蜡头、虎河豚,与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均属于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在我国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几种经济养殖鱼类之一,其味道鲜美,肉质细腻,鱼皮富含胶原蛋白,鱼肉蛋白质含量极高,而且其中所含有的河豚毒素也具有很高的价值,已在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等亚洲国家广泛培育[1-2]。
通过动物形态学去鉴别物种,是物种鉴别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等优点。生物学具有悠久发展历史,自动物解剖开始,到动物形态学,再到宏观形态学研究,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细胞学和组织学、古动物学和胚胎学等的综合性学科。形态学方法可概括为可数性状、可量性状、结构特征等 。但因为其判断的主观性强,需要比较专业的系统学知识,而且由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学和地理隔绝也存在着差异,容易导致判断的错误,因此需要更精确的鉴定方式去鉴别形态学中无法辨认的隐形种。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应用分子生物学将目的DNA片段在生物体外放大扩增的一项技术,其利用DNA在高温时破坏氢键变性成单链,降温时复性使引物(能与目的基因互补配对的寡核苷酸片段)与目的基因單链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适反应温度72 ℃,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通过对不同物种基因的保守区段设计引物,可应用该技术获得多个物种的同一基因的类似片段,比较这些基因片段的差异程度可判断这些物种的亲缘关系及区别鉴定这些物种。线粒体DNA(mtDNA)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替换率比DNA的高5~10倍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已经被广泛利用于动植物的种群遗传学研究[6-7],其中COⅠ基因是细胞色素氧化酶3个亚基基因中的一个相当保守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基因组中很少存在插入和缺失,其普遍替代速率为0.016 8~0.023 0每个位点/每百万年[8-9],长为658 bp左右的十分适合解析亲缘关系相近的分类类群。国内外已经有研究者通过此段序列对未知物种进行系统的分类,并且打破传统形态学的物种分类[11-12],COⅡ与COⅢ同样存在于mtDNA中,其组成也是十分保守。 SNP是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属于第三代分子标记技术,是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具有可以稳定遗传的优点,故此通过
查找在不同物种间存在的SNP能有效地将这些物种加以区分,同样当某一物种的不同性状出现SNP时,则可以利用对SNP的筛选进行育种。 该方法已有应用的先例,Lin等利用 SNP 成功建立了大黄鱼有效的鉴定遗传性别的方法。
该研究使用多条红鳍东方鲀与暗纹东方鲀,通过查找在两种群间有差异而在群体中无差异的SNP作为鉴定两种群差异的分子标记。通过设计引物在PCR反应中将这些存在于遗传信息中的差异放大,借助测序技术及生物分析筛出这些可作为分子标记的SNP。检测这些SNP可鉴别这两群体间难以通过形态学鉴定个体,可应用于养殖育种、食品检疫、生态环保等领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15尾红鳍东方鲀,采自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咀东养殖场;30尾暗纹东方鲀,采自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麻醉后,采集新鲜的红鳍东方鲀与暗纹东方鲀的肌肉和尾鳍组织,立即储存至-20 ℃的冰箱中保存备用。 1.2 方法
1.2.1 总DNA的提取。海洋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参照DNA提取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提取2种东方鲀共计45尾鱼的基因组DNA,操作如下:①取肌肉组织30 mg放入DNA提取液中破碎,加入30 μL蛋白酶K溶液在56 ℃中水浴加热后充分消化,振荡离心; ②在水浴后的离心管中加入200 μL 的缓冲液GB并在70 ℃的电热恒温水槽中继续加热,使溶液变清亮后加入200 μL 的无水乙醇,轻缓地将其充分颠倒混匀;③将所得液体倒入CB3吸附柱中通过缓冲液分离核酸中的杂质;④使用TE洗脱液将所需的DNA从吸附柱上洗脱出来。 1.2.2 引物的设计及评估。
从NCBI下载红鳍东方鲀线粒体基因组序列(GenBank号为AP_006045.1),暗纹东方鲀线粒体基因组序列(GenBank号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