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蒋江林
来源:《商情》2019年第23期
[摘要]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需要课程的介入,课程的传授也是确保教学目标完成的保障,因此,我国将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课程的改革。工商业、服务业以及文化艺术等产业都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职业性教育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产业的各个领域,不只局限在工科领域。职业性教育在不停的调整专业的结构,经贸类的专业开始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专业,院校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的经贸人才。在高校教育中,课程教育的评价是改革中较为重要的方面,主要包含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结果、课程政策、教材等诸多方面的分析以及诊断。本篇文章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课程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程评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基本理念,找到改进课程评价的方法和对策,根据之前的大量研究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的经贸类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经贸类课程 课程评价 OBE理念
改革开放打开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大门,地球村增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经贸业的进步。查阅资料可以看出,2003-2006年,我国贸易行业的增长速率十分惊人,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贸易行业促进丁国民经济的增长,贸易领域的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非常紧缺,教育行业也开始将贸易类专业重视起来,为国家培养贸易类人才。经贸产业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有关产业的发展,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贸易类专业在教育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受到了社会各界注意,贸易类课程的评价体系是教育行业中最重要的环节。课程评价体系发展到现在,主要以机械制造类等工科类专业为研究对象,这些工科类的教育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商业、服务业以及文化艺术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时代的发展需求之下,将工科类的教育模式转换到文科类是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经贸类课程评价模式的有关研究
西方很多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课程评价模式,也获得了很多研究成果。课程评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课程评价中差距模式是罗沃斯提出,并且在1969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明确的提出课程评价中的差距模式,还详细的讲述了该模式的基本理念。此模式主要是以借鉴和质疑作为基础,改正了目标模式,不只注重结果而关注过程,这使得此模式更有推广的价值。课程评价中的回应模式,此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太克提出的,此模式不会将预设的目标当做评价的尺度,更加强调评价为课程计划提供改进、修订以及完善的信息,此模式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应变性,比较适合用于复杂环境。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评价模式,以上这些模式都适合应用于经贸类教育课程评价。
我国在近几年才开始研究课程评价模式,且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大多引进、借鉴、介绍和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均是在西方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良和实验,然后大范围推广。在教育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