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级人教版初中阶段 语文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汇编
(一)《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第 1 页 共 22 页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
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4.该曲的主旨句是: (五)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
幸
遭
贬
的
深
切
同
情
与
关
怀
的
名
句
是: 。 (六)《夜雨寄北》(李商隐)
1.《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 。
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
第 2 页 共 22 页
情: (七)《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八)《浣溪沙》(晏殊)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3.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九)《望岳》(杜甫)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第 3 页 共 22 页
(十)《春望》(杜甫)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
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
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十一)《使至塞上》(王维)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十二)《游山西村》(陆游)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第 4 页 共 22 页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刘禹锡)
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十四)《赤壁》
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 (十五)《过零丁洋》(文天祥)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十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
歌
头
·
明
月
几
时
有
》
中
所
说
的
第 5 页 共 22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