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多彩的光期末专题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 15:37: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多彩的光》期末专题复习

一、知识清单:

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 。

2、光在 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速)约为 。

3、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 。(光线是建立的一种模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4、影子、日食、月食、日晷仪、小孔成像、三点一线瞄准、站直队列、激光准直等都说明了 。

5、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反射角 入射角。

6、反射包括 反射和 反射两种情况。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黑板上的字),是由于 反射的缘故;毛玻璃上发生的反射是 反射;白纸上发生的反射是 反射;镜面玻璃上发生的反射是 反射,漫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选填“遵循”或“不遵循”)。

7、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 。

8、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看见池中的水的深度比实际深度要“浅”;透过玻璃砖看粉笔“错位”了;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虚像的下方叉去才能叉到鱼;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光的 现象。

9、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 。

10、太阳光可以分解成 、 、 、 、 、 、 七种颜色个光(即七色光), 、 、 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和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艳丽的画面是由三基色光合成的。

11、凸透镜是利用光 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其形状是中央较 、边缘较 。

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可见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 。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 。 12、凸透镜成像特点: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成像条件物距(u) U﹥2f U=2f f﹤u﹤2f U=f 0﹤u﹤f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异侧且倒立,虚像正立在同侧。 13、神奇的“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和投影机等)

1

透镜及其应用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 ,成的是 ; 投影仪:

(1)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 ;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 ; 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 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 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 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2.晚上,小科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像就越清晰,下列对该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成的像是实像 B. 室外越亮像就越清晰

C. 像的形成原因是光的反射 D. 人越靠近窗玻璃像就越大. 3.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4.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C. 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D.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5.如图列出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2

6.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 小于10cm B. 大于10cm小于20cm C. 大于20cm D. 等于10cm

7.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8.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 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

9.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火焰的像向上移动

C. 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光屏靠近透镜

10.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的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 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 形成的虚像. 11.丽丽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太阳的像,她看到湖水中有树的倒影和鱼,其中“倒影”是光的 现象.

12.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 m.

13.小红在池塘边观察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0°,如图,此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的度数是 .

12. 在使用如图8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梦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的位置对调,此时在光屏

3

上 (填“成缩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或“不成像”)。 三、提高练习

1.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2. 若右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3.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 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下左图.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4.如上右图,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 (1)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 (2)画出水中的折射光线. 5.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如何确定 的位置;

②如何比较 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

变 ,重复实验.这样做的目的 (3)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 .

6.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4

搜索更多关于: 多彩的光期末专题复习 的文档
多彩的光期末专题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74if13th69s4tk8l1e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