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7:51: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 / 26

(3分)

A.先秦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就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 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14 / 26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4分)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5分) (二)古诗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平蔡州三首(其二)

刘禹锡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注】①蔡州,唐天宝时为汝南郡,安史之乱后,沦为叛军巢穴。②元和十二年,唐王朝在宰相裴度的主持下,由李愬率军雪夜袭破蔡州,活捉了割据抗命的淮西藩帅吴元济。③天宝:唐玄宗年号,被称为天平盛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句用“汝南”而不用“蔡州”,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隐含官兵克复蔡州、百姓重见天日之意。

15 / 26

B.“城头鼓角”四字未正面描写战事,而是从侧面来写,与首句共同渲染出蔡州静寂紧张的气氛。

C.诗歌颔联说“路傍”而不说“路中”,暗示“路中”正有大队官兵在行进,表现百姓渴望军队撤出蔡州的急切心情。 D.“忆旧事”暗含对比,从“忆旧事”到“皆涕零”,深刻地揭示了百姓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向往。

E.诗歌语言平白流畅而又言近旨远,用笔虽看似平易,却于浅易的诗意中融入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15.诗歌后四句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只要心中有道义,即使是“ , ” 的生活, 也会乐在其中。(《论语?述而》)

(2)孔子关于人应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表述是 , (《论语?卫灵公》)

(3)孟子认为做到 , ,天下就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保护动物,保护生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为此,我们绝不

16 / 26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78ex5l5604x67j2pwjr92i2p9mf5d01dni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