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生物冲刺复习专练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D.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都应先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3.图1是某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对该家系中1~4号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各自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2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
B.条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
C.8号的基因型与3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D.9号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8
4.研究人员对陆生型空心莲子草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探究IAA对空心莲子草根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三生物冲刺复习专练
A.对照组根系的生命活动也受到IAA调节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根系中蛋白质含量
C.对叶片进行不同浓度IAA处理时,需要保证喷施天数、每天喷施次数及溶液用量一致
D.在0~100 mg·L-1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可确定IAA促进根系合成蛋白质的最适浓度
5.“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新物种——盲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存在显著差异,一定不能相互交配
B.盲鱼个体间在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漆黑、低氧、高压的生存环境
D.即使盲鱼和原始鱼类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下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
6.安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近期研究发现,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三生物冲刺复习专练
C.茶树释放的化学信息的传递方向是茶树→害虫→害虫天敌
D.一片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答案与解析
A组
1.解析:选B。一般来说,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A项正确;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减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B项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项正确;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项正确。
2.解析:选B。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高茎豌豆是杂合子,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亲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所致,A项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属于基因重组,可以使某条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也可以使某条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B项正确;γ射线处理生物使其染色体上数个基因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而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数量,C项错误;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进而对生物的性状产生影响,D项错误。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三生物冲刺复习专练
3.解析:选D。由图甲可知,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高CO2组所对应的表观光合速率均大于CK(对照)组,由此说明升高CO2浓度可使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增大,A项正确;对比CK组和高O3组可知,高浓度O3可减弱水稻的表观光合速率,再结合高CO2+高O3组进行分析可知,高浓度CO2可部分抵消高浓度O3对水稻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B项正确;综合对比图甲和图乙,图甲中的高CO2组与CK组相比,高CO2组在不同时期的表观光合速率均大于CK组,而图乙相对应的高CO2组的胞间CO2浓度也均高于CK组,由此说明,水稻表观光合速率的增大可能与胞间CO2浓度升高有关,C项正确;对比图甲中的CK组和高O3组可知,增加O3浓度会使水稻表观光合速率下降,但根据实验结果无法得出降低O3浓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情况,D项错误。
4.解析:选B。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体液调节,A错误;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高渗盐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促使机体饮水,B正确;产生干渴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C错误;即使人和动物体内含水量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吃的食物过咸,仍会引起干渴,D错误。
5.解析:选D。如果P点时用药物促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则细胞外Cl-内流,使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膜电位变化为曲线Ⅳ,A错误。若降低突触间隙中Na+浓度,则适宜刺激下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减小,但不会如曲线Ⅳ所示,B错误。曲线Ⅱ的下降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是K+以被动运输的方式外流所致,C错误。若P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后膜Na+通道,同时给予适宜刺激,则Na
+
无法内流,膜电位不会发生变化,即如曲线Ⅲ所示,D正确。
6.解析:选C。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说明在此时间段
坚持就是胜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