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一O年十一月
目 录
前 言 ........................................................... 1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 2 (一)发展现状 .................................................... 2 (二)面临的形势 .................................................. 4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7 (一)指导思想 .................................................... 7 (二)基本原则 .................................................... 7 (三)发展目标 .................................................... 8 三、重点领域和任务 ................................................ 9 (一)节能产业 .................................................... 9 (二)环保产业 ................................................... 13 (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 18 四、产业布局 ..................................................... 19 (一)总体布局 ................................................... 19 (二)产业基地 ................................................... 19 五、保障措施 ..................................................... 23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 23 (二)加大财政政策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23 (三)加强监督管理服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 24 (四)加快人才培养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25 (五)建立组织协调体系,促进规划有效实施 .......................... 25
前 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紧密结合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跨行业、宽涵盖面的综合性特征。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装备、节能环保产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皖政[2009]119号),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五”以来发展迅速,产值平均年增
1
长率超过30%,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2009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从业人数9.5万人,总销售收入428.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8.1亿元。其中,节能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166.9亿元,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总销售收入29.9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总收入12.8亿元,资源综合利用总销售收入218.4亿元。
2、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我省拥有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院、蚌埠玻璃工业研究院及安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单位;拥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瓦斯治理工程研究中心、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研究开发出智能电网技术、电动汽车技术、余热利用设备、烟气除尘设备、水处理设备和药剂、环境监测仪器、高效曝气等多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铜陵有色通过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矿产资源回收率超过60%,冶炼硫回收率超过98%,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100%。2009年,阜阳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占全国三分之一,成为国家级第二批有色金属资源再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海螺集团高效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使得每吨水泥熟料节电38千瓦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