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念(一)
淡彩画
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者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会使作品更自然,也更富有表现力。这样的画作就称为淡彩画。蜡笔、粉笔或者油画棒也能够画出别有风味的淡彩画。 静物画
静物画是以相对静止的中小型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大多取材于日常用具、花卉、水果以及猎获物等。画家以物写情,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反映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最早可以归入静物画范畴的绘画出现于罗马的庞贝时期,而作为独立画种则始于17世纪的荷兰画派。(欧洲最早的静物画是意大利画家雅克布·德·巴尔巴里的《鹧鸪与铁臂铠》) 肖像画
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包括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其特质在于着重刻画人物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目前保存完好最早的肖像画是《少女肖像》
风景画
以自然景观以及村庄、都市为题材的绘画。欧洲的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的。17世纪中期由荷兰的画家们创造为独立的绘画体裁。19世纪进入巅峰时期。 三停五眼
头部比例:
发际——眉——鼻底——下颌,这三部分的距离相等,称为“三停”。
面部宽度相当于五眼的长度,称为“五眼”。两内眼角间的距离为一眼的宽度,外眼角至发际线的边缘也为一眼的宽度,内眼角和鼻翼外侧缘在一条垂直线上,两个外眼角与鼻尖的连线为等边三角形,口的宽度相当于两眼瞳孔之间的宽度。
两眼瞳孔之间的距离是嘴的宽度。耳朵的位置上与眼齐,下与鼻底在一条水平线上。
幼儿的眼睛通常在头部1/2以下的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化,成年人眼睛的位置通常在头部的1/2处。 人体比例
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透视原理
透视是一种对所见之物进行空间立体描绘的方法,也就是在二维的画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立体效果。 (一) 形体透视(几何透视)
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近大远小”)
1,平行透视:有一面与视平线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具有整齐对称、平展稳定、庄重严肃、层次分明、场景深远、一目了然的构图特点。
2,成角透视:任何一面都不与视平线平行,底线与视平线成角度的正方形或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具有变化多样、形式灵活、纵横交错、富有节奏的构图特点。
(二) 大气透视
风景画的一种技巧,随着物体逐渐向远方消退,明暗对比渐渐变暗,深色部分渐渐变浅,直到整个明暗对比成为一个中性色调。
(三) 空间透视
5 / 16
一种加强层次感的绘画技巧,使画面深处的颜色对比和明度对比随着物体向远处延伸而逐渐减弱,浅色部分越来越淡,深色部分越来越浅,直至所有的对比融为统一的浅色调。
地平线:焦点透视中与观看者高度相关的一条线,是天与地会和处的交界线。消失点、中心消失点和中线在最远方的结束点全都位于这条线上。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代表作有雕塑《哀悼基督》《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大卫》,《摩西像》,壁画《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全才,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
拉斐尔,文艺复兴意大利三杰之一,意大利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创作了大量圣母像题材。美术史上尊称他为“画圣”。代表作品 《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等。 伦勃朗
伦勃朗,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代表作《夜巡》、《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等
印象派 点彩派 后印象派
印象派: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一束过渡的一个阶段。印象派画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表现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点彩派:点彩派中的艺术家认为,印象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主张不要在调色板上调和颜料,应该在画布上把原色排列成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进行视觉混合,然后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该画派又被称为“新印象派”。代表画家:修拉、西涅克。
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派的突破和反叛。代表画家:高更、梵高、塞尚。 浮雕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丰富多彩。代表作《人民英雄纪念碑》。
雕塑的表现手法
手捏、刀刻、粘贴等都是雕塑的表现手段。 动画
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
6 / 16
作品名称 艺术家 朝代 中国艺术体系
具体内容 艺术风格和流派,作品类别 中国绘画 《芙蓉锦鸡图》 宋徽宗赵佶 北宋 绢本,花鸟画, 工笔画 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构图: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笔: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 用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绘画特色:“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借物寓意,书写情怀。 赵佶的书法被称为“瘦金体”。 《墨葡萄图》 徐渭 明代 写意画,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到了明代又发展出了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派,更强调借物抒情,他们的花鸟画因此具有一定象征性。 在《墨葡萄图》中,他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用充满激情的水墨葡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感触。 《双喜图》 崔白 北宋 工笔画,花鸟画 崔白,北宋宫廷画家。兔子皮毛用笔尖簇点层层积染而成。 《写生珍禽图》 黄筌 五代 花鸟画,工笔画 五代时期的西蜀、南唐等地,花鸟画发展较快,出现了黄荃(世称“黄家富贵”)和徐熙(世称“徐熙野逸”,无作品传世。)两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画家。 绘画内容: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匀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亦无一个统一的主题。 绘画特色:双钩墨线,层层敷染。 《五马图》 李公麟 宋代 工笔画 《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独立元素。画家尝试了用线来表达画面中的所有构成元素,运用线条的变化,如干湿、粗细、缓急、轻重等,呈现出物象的不同质感、神情变化,使线描独立出来,展现书法般丰富的线条韵律。 《五牛图》 韩滉 唐代 工笔画 《五牛图》,画面工整、古朴,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再以沉稳的赭石加墨渲染。被评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洛神赋图》 顾恺之 东晋 人物画 早期人物画中的杰作。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 基本信息 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博学多才,擅文学,工诗赋,喜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他“才绝、画绝、痴绝”。他精通画论,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主张,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7 / 16
构图 顾恺之在这幅长卷的构图上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各种情景。 绘画特色 该画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画家顾恺之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诗情画意,相映生辉。整幅画面清晰地体现出东晋时期的绘画特色。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五代,南唐 人物画 1. 基本信息:五代,南唐, 顾闳中。 2. 画面内容:这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画卷类似连环画,全卷分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告别五段。 3. 构图: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 4. 绘画特色:该作品构图严谨精妙,用笔挺拔劲秀,用线遒劲流畅,设色浓重丰富,人物造型生动传神,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之杰作。 《泼墨仙人图》 梁楷 南宋 大写意画,人物画 1. 基本信息: 梁楷是大写意人物画的开山鼻祖。传世作品有《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 2. 画面内容:画中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睛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3. 用笔:与传统的工笔描绘不同,该画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 4. 用墨:大片泼墨,浑重而清秀、粗犷而含蓄。 《开国大典》 董希文 现代 油画 1. 基本信息:油画,董希文。 2. 绘画内容: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3. 色彩:鲜艳明快。蓝天、白云、红灯、红柱,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4. 表现技法:运用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同时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5. 艺术特色: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 《簪花仕女图》 周昉 唐代 人物画 周昉,唐代画家,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8 /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