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有机推断专题突破》
【高考展望】
有机推断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主流题型,它不仅可以全面的考查学生对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也能较全面地测试考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故受到命题人的青睐。
综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作为高考化学理综命题不可缺少的有机化学而言,其命题呈现如下趋势:①是以烃及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为内容的传统考查方式仍将继续,②是有机推断中渗透有机实验、有机计算等其它有机综合性问题、开放性的考查形式。 【方法点拨】 一、有机物推导
1、有机推断题的解答思维模式:分析→猜测→验证
2、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1)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如用到银氨溶液就要想到醛基(-CHO)等。 (2)注意反应前后有机物分子式中C、H、O原子数的变化,猜测可能原因。 (3)注意反应条件,猜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如用到浓硫酸就想到脱水,不过脱水有多种可能性。
(4)读懂信息,找出对应点,进行神似模仿。
3、解答有机推断题的常用的解题方法:
采用方法:正推、逆推、中间推、找突破口、前后比较的推理方法。
①正推法: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正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 ②逆推法: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逆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 注意:在有机推断中思路要开阔,打破定势。应该考虑到某有机物可能不止一种官能团,或者只有一种但不止一个官能团。要从链状结构想到环状结构等。突破口也有可能不止一个,更多的是多种突破口的融合,这样疑难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③夹击法: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出发,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为主线,推出中间过渡产物,从而解决过程问题并得出正确结论。
④分层推理法:依据题意,分层推理,综合结果,得出正确推论。 【知识升华】
一、知识网络:官能团的衍生关系 1、知识网Ⅰ(单官能团)
卤代烃 水解醇 R—OH R—X 取代 加成 消 加 消去 去 成 不饱和烃 水解 酯化 氧化 醛 羧酸 酯 酯化 还原 R—CHO RCOO’ RCOO H水解R氧化
2、知识网Ⅱ(双官能团)
二、由反应条件确定官能团 反应条件 浓硫酸 稀硫酸 NaOH水溶液 NaOH醇溶液 H2、催化剂 O2/Cu、加热 Cl2(Br2)/Fe Cl2(Br2)/光照 碱石灰/加热 三、由反应物性质确定官能团
可能官能团 ①醇的消去(醇羟基)②酯化反应(含有羟基、羧基) ①酯的水解(含有酯基) ②二糖、多糖的水解 ①卤代烃的水解 ②酯的水解 卤代烃消去(-X) 加成(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羰基、苯环) 醇羟基 (-CH2OH、-CHOH) 苯环 烷烃或苯环上烷烃基 R-COONa 反应条件 能与NaHCO3反应的 能与Na2CO3反应的 能与Na反应的 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可能官能团 羧基 羧基、酚羟基 羧基、酚羟基、醇羟基 醛基 与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 (溶解) 醛基 (羧基) 使溴水褪色 加溴水产生白色沉淀、遇Fe3+显紫色 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 酚 A是醇(-CH2OH)或乙烯
四、由特征现象确定官能团 反应的试剂 有机物 (1)烯烃、二烯烃(2)炔烃 与溴水反应 (3)醛 (4)苯酚 与酸性高 锰酸钾反应 (1)烯烃、二烯烃(2)炔烃 (3)苯的同系物(4)醇(5)醛 (1)醇 与金属钠反应 (2)苯酚 (3)羧酸 (1)卤代烃 与氢氧化钠 反应 (2)苯酚 (3)羧酸 (4)酯 与碳酸氢钠反应 羧酸 (1)醛 银氨溶液或 新制氢氧化铜 (2)甲酸或甲酸钠 (3)甲酸酯 现象 溴水褪色,且产物分层 溴水褪色,且产物不分层 有白色沉淀生成 高锰酸钾溶液均褪色 放出气体,反应缓和 放出气体,反应速度较快 放出气体,反应速度更快 分层消失,生成一种有机物 浑浊变澄清 无明显现象 分层消失,生成两种有机物 放出气体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有银镜或红色沉淀产生 加碱中和后有银镜或红色沉淀产生 有银镜或红色沉淀生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