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附中 2010年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3)地租水平高低取决于 地理位置(离市中心远近) , 还与 交通通达度 有关。
知识点23:城市服务功能
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和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城市对区域的作用:城市对区域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它既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
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2)城市体系的概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中心地”理论。
(3)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等级 高 低 城市作用 城市数目 大 低 少 多 城市距离 远 近 服务范围 广 小 职能种类 多 少 服务功能 多 少 上海(最高一级):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商贸中心、国际投资中心 :长三角地区的副中心城市 长江三角洲地区 南京、杭州(第二层次) :制造业功能突出,受上海影响较大 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苏、锡、常、宁波(第三层次) 镇江、扬州、南通、湖州(更次一级层次):辐射范围主要局限于市域内大
多数城镇和乡村
知识点24: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当代城市化的新特点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前者速度慢,水平高,出现逆
城市化;后者速度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
2、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知识点25: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对城市和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
影响建筑景观:纽约、芝加哥:市中心摩天大楼,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欧洲:保持传统风格,
高楼很少
第9页
西工大附中 2010年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影响建筑格局:杭州是典型的山水城市,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北京:皇宫雄踞中心,
其他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东西向)和白宫(南北向)两条轴线及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资本主义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知识点26:农业区位因素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等 技术条件:如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 注: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分布: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
热带迁移农业 影响:破坏森林和土地资源 自身特征: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分布:亚洲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区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水稻种植业 自然因素:气候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形较平坦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特点: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
量大;科技水平低
概念: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混合农业 分布: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经营的优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地时间安排;
灵活的农业生产规模安排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
商品谷物农业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经营方式:家庭农场;我国是国营农场 最大生产国:美国(中部平原)
知识点27: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
区原料:工业发展早期,原料和市场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料的影响下降
位因 交通:交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素的变第10页 化 西工大附中 2010年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劳动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对其素质要求提高了 环境标准、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对工业区位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 原料指向型工业 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 市场指向型工业 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 代表部门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工业地域形成过程: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产品方面的联系
工业联系 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信息上的联系
现象: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多出现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 工业 原因: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集聚 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影响: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 堵塞、原料燃料等问题
多出现在工业化后期 工业扩散 原因:工业过分集聚带来的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 堵塞、原料燃料等问题
1、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强度过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农业生产发展引起植被、
地表环境、地表辐射特性、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过牧、不合理灌溉。 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 2、工业地理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对原材料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突出; 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知识点28: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29: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第11页
西工大附中 2010年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 (2)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高速化(如火车的每次提速)、大型化、专用化(如集装箱)、网络化
通信一般分为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
商业贸易的环节:收购、调运、储存、销售
(3)根据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
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等;一般情况下,短途选择公路,中途选择铁路,长途选择水路 五种交通运输优缺点对比: 方式 铁路 公路 连续性好 装卸方便、适应性强 优点 本高 费较贵 缺点 备注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水路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历史最悠久 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 航空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管道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灵活性差 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方便、运量很大 知识点30: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城乡聚落:聚落形态大致可分为:块状、带状、星状等。
交通运输布局和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
例如,历史上水运为主的时代,江、河是交通运输的主要通道,城市沿河道伸展,聚落形态多呈带状;现代快捷交通运输方式(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赋予城市形态以更多、更灵活的变化。我国南方城市多沿河布局;北方城市多沿交通干线布局;
(2)商业网点:交通便利的地方,商业比较容易得到发展,即交通优先原则。
山区的商业网点密度小,平原的商业网点密度大。
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通过交通枢纽集散周围地区的各种产品。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易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原因: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
第1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