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测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四大圈层间水分联系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2.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连续而不规则 B.主要由岩石组成 C.无固定空间位置 D.主要由气体组成 3.图中水循环①、②、③环节依次为( )
A.降水、蒸发、径流 B.径流、降水、蒸发 C.降水、径流、蒸发 D.径流、蒸发、降水 1.B
【解析】读图可知,丁圈层通过蒸腾作用指向甲圈层,说明丁圈层为生物圈,甲圈层是大气圈;乙圈层通过下渗作用指向丙圈层,说明乙圈层为水圈,丙圈层为岩石圈。
2.A
【解析】乙圈层为水圈,它是一个连续但分布不规则的圈层,由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
3.C
【解析】大气圈通过降水与岩石圈联系起来,岩石圈与水圈通过径流联系起来,大气圈与水圈通过蒸发联系起来,故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依次为降水、径流、蒸发。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两种循环( ) A.能量来源相同
B.共同使陆地水得到不断更新 C.均实现了圈层间的物质迁移 D.对地表形态改造的结果相同 4.D
【解析】水循环的径流环节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直接参与岩石循环中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5.C
【解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岩石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故岩石循环以内力作用为主。
下图是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①
蒸腾 冠层截流 降水 ② 冠层截流 蒸发 土壤调蓄 下渗 坡面流 地下调蓄 壤中流
河流
基流
6.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③ ④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7.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降水强度增大 C.上游河道采砂 D.植被覆盖率下降 6.D
【解析】对比“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及“某河流径流形成关系框图”可知,①应为蒸发、蒸腾,②为地表调蓄,③为河网调蓄,④为径流。
7.A
【解析】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是修建水库,使河水流速变小,携带的泥沙减少;或流域内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地表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量(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据此,回答8~9题。
8.在我国南方地区,云贵高原地表径流系数明显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少 B.地表水下渗严重 C.蒸发量大 D.工农业用水量大 9.城市化可能使区域地表径流系数增大,原因是( ) A.热岛效应,蒸发加强 B.雨岛效应,降水增加 C.硬地增加,下渗减弱 D.绿地减少,蒸腾减弱 8.B
【解析】结合地表径流系数的含义和云贵高原地理特征分析,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导致径流量减小,地表径流系数明显偏小。
9.C
【解析】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湿地等被大量占用,水泥、柏油等硬化道路大增,导致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强,区域地表径流系数增大。
海绵城市是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下图为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模式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蒸发 传统城市模式 “快排”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80% 排放
下渗 ① 海绵城市模式
“渗、滞、蓄、净、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用、排”
② 下渗减排 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
③ 集蓄利用
蓄水池、雨水罐、湿地等 蒸发 <40% 排放
10.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涵养水源,修复城市水环境 ②提高管渠、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利用率 ③减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④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下列城市中有必要建设海绵城市且②作用明显的有( ) A.英国伦敦 B.中国南京 C.埃及开罗 D.蒙古乌兰巴托 10.B
【解析】读图可知,海绵城市模式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等作用,可以涵养水源,修复城市水环境;减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管渠、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利用率;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1.B
【解析】有必要建设海绵城市且下渗减排作用明显的城市应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下图(a)为某区域水系图,图(b)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的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
水位(m)
20
18 湖泊水位
河流水位 16 N
乙 14
12
10 丙 甲 8
6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b)
12.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 )
A.7月 B.8月 C.9月 D.11月
13.下列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4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B.6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C.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D.10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12.D
【解析】河水与湖泊水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遵循“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原理,7、8、9三个月均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水补给湖泊水;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水。
13.A
【解析】6月和10月既有湖泊水补给河水时段,也有河水补给湖泊水时段;7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水补给湖泊水,丙河河水从东北流向西南;4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水,丙河河水从西南流向东北。
流域水平衡包括大气水平衡、地表水平衡两个方面,分别对应着两个抽象的水库,即“大气水库”和“地表水库”。下图是某流域水平衡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
耗 散 ④
“大气水库” ② ③ ① 径流 “地表水库” 入海
14.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跨流域调水、蒸发、降水、水汽净输入 B.水汽净输入、降水、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降水、蒸发、水汽净输入 D.水汽净输入、蒸发、降水、跨流域调水
15.下列关于流域水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水库”的水主要源于植物蒸腾 B.“地表水库”只包括河流水和湖泊水 C.跨流域调水减少了“地表水库”水量 D.植被的变化对流域水平衡有明显影响 14.C
【解析】依据水平衡原理,大气水平衡的水量收入应为③—蒸发和④—水汽净输入,水量支出应为②(降水)和耗散;地表水平衡的水量收入应为①跨流域调水和②(降水),水量支出应为③(蒸发)和径流入海。
15.D
【解析】跨流域调水增加了“地表水库”的水量;“地表水库”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大气水库”的水主要来源于水汽净输入;植被的变化影响②(降水)和③(蒸发),对流域水平衡有明显影响。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6题。
相关推荐: